长公主不想死_作者:衣青箬(316)

2020-05-25 衣青箬

    因此众人很快又将皮球踢回给了贺卿,毕竟皇室所拥有的土地到底用来做什么,除了皇室之外,其他人不能置喙,否则就是僭越。

    所以此事,最好还是由贺卿一人独断。

    贺卿似乎凝眉思索了片刻,然后才缓缓道,“京城的土地都有定数,不可随意动用,陛下将来年长,或许还有别的安排。”言下之意,皇室的土地,她其实也不好随意动用。但顿了顿,她又道,“不过我记得,上回太后娘娘赏赐过我一片土地,应该就在皇城附近?”

    这地方本来是张太后拨给她,用于营造宫观,但贺卿“出家”本来就是权宜之计,并没有要大力推广道教的意思,加上也不想劳民伤财,所以一直没有动工。

    “这地方距离皇城很近,便于官员前往查阅书籍,而且地方宽敞,又一时没有它用,若是用于营建皇家图书馆,倒是正合适,诸卿以为如何?”贺卿问。

    她肯把自己的地方拿出来做公用,自然不会有人反对。于是此事顺利通过,贺卿便责令工部择日开始拆除旧有建筑,勘探地形,绘制图纸,准备营造皇家图书馆。

    下了朝,贺卿再次召集部阁重臣,商议江南市舶司之事。

    “两个问题,”贺卿坐在上首,一边翻看奏折一边对众人道,“一是市舶司今年收上来的关税该如何用,户部得先有个章程。二是江南一地世家豪族似乎有蠢蠢欲动之意,须得设法压一压。”

    除此之外,还有给使臣请功,市舶司增加建制之类的问题,但这都是小事了。

    市舶司的奏折先送通政司,抄送各处,因此户部关于这笔银子已经有了准备,此刻贺卿一开口,户部尚书便立刻取出一封奏折,出列道,“启奏殿下,这第一件事户部已经有了章程,请殿下过目。”

    作为朝廷的账房,户部对于整个国家哪里需要用钱再清楚不过,这番安排自然也是十分得当的。贺卿看完之后合上折子,将之递给秘书官,传给其他人翻阅,“诸卿都看看吧。如无异议,就这样定下来了。”

    但第二个问题就麻烦多了。大概是历史遗留问题,江南当地的大族总是更桀骜不驯。即使顾铮过过一遍筛子,但还是有抓有放,并没有真正动到根基。海贸的利润如此之高,朝廷对江南越发倚重,自然会让他们生出其他的心思。

    譬如去年,他们针对贺卿的那个改种桑苗之事,其实就是明着跟朝廷别苗头了。若一直让他们如此嚣张下去,再过两年,只怕江南又将成为朝廷无法插手的地方。

    海贸如今已是国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江南这边的种种异动,自然也必须引起重视。

    众臣各自提了几条建议,贺卿都允了,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些建议都是细枝末节,治标不治本,并不能真正起到什么作用。

    此时,顾铮出列道,“殿下,根据使团所言,如今江南处处都是商人,竟有人满为患之感。可见只有江南一个港口,实在难以满足海贸所需。臣以为,可以考虑在福建和广东各开设一个市舶司分部,建立新的出海港口。”

    此言一出,众人均是眼睛一亮。

    这话听起来跟江南没有太大的关系,实际上却是真正釜底抽薪,解决江南问题的办法。

    江南如今颇有“自重身份”之意,无非是因为地位特殊,无法取代罢了。可如果别处也有出海港口,它的重要性就会大大降低。尤其是广东,这里距离南洋更近,由此出海,便可减少三五日的航程。许多商人必然都会选择这里,减少在海上漂泊的时间,毕竟海上航行风险太大,暗礁、风暴防不胜防,还要受到风向影响。

    如果建立了新的港口,三足鼎立,便可以给江南这边提个醒,让他们知道自己并非不可或缺。

    而且这样一来,又能带动广东福建两地经济发展,不使江南一家独大,可谓是一举数得。

    众人纷纷复议,贺卿便将此事交给了政事堂来完成,并且做了一点补充,“等再进行一两次海贸,或许可以开放琉球、琼州等地为商埠,允许与我大楚关系良好的国家在此停靠船只,进行贸易。如此一来,省了众多商人出海之苦,想来会有更多人能得到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