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不想死_作者:衣青箬(378)

2020-05-25 衣青箬

    可算是找到了!

    这些东西,她只从记忆之中得知,却也知道,这是后世餐桌上最常见的几种作物,未尝没有心向往之的意思。所以特意叮嘱过黄修,要仔细寻找。看来这回在外面耽搁了三年,果然没有白费。

    虽然都能认出来,但贺卿面上却半点不显,听着黄修一样一样的介绍过去。毫无疑问,玉米和土豆的产量,又叫不少人发出惊叹声。大楚的粮食产量提升,也是这两年才有的事,大多数人的思维难免停留在过去,用那时候的数据来衡量,自然觉得难以置信。

    “好好好!”贺卿完全不掩饰脸上的喜色,“有了这两种作物,我大楚百姓再也不用担心会饿肚子了!”

    顿了顿,又笑道,“本该先烹饪一部分,叫在场众位都尝尝新作物的味道。只是带回来的就这么一点,只怕做出来也分不均,还是先留作种子吧。还是照从前的规矩,先在皇庄试种,培育良种,使之适应我大楚土地,明后年再陆续对外推广。”

    “殿下英明。”毕竟漂洋过海地带回来那么一点种子,实在是太稀有了,就这么吃掉实在是太让人心痛了,众人都不敢有这个念头,对此倒也没什么异议。

    但贺卿又道,“不过这些从未见过的佐料,倒是可以一试。今日就在宫中设宴,请诸位先生尝尝鲜。”又对黄修道,“还要劳烦黄侍郎去一趟御膳房,指点他们如何用法。”

    不过在开宴之前,贺卿还有一件大事要跟诸位重臣商量。所以黄修离开之后,使臣们也被请出去暂时休息,殿内剩下的,就都是大楚朝廷的核心人物了。

    “近几年来,粮食产量一直在增加,如今就算是普通百姓,也不必再担忧吃饭的问题了。”贺卿道,“此古往今来未曾有过的盛世,都赖诸卿同心协力,才有如此景象。”

    朝臣们自然也要客气一番,把功劳归在皇帝和贺卿身上。

    “但要说普通百姓的日子有多好,却也未见得。”贺卿又道,“从前是朝廷没有余力,也只能如此。如今各处都发展起来了,国库丰盈,也该是朝廷回馈百姓的时候了。我这里有个提议,请诸位今日议一议。”

    “我拟废除丁口税,农业税,诸卿以为如何?”

    作者有话要说: 是的,古代人在每年的田赋之外,还要按照人口收税。

    所以当时成年也叫“成丁”,这个各朝规定不一,通常都是十五岁,像汉代这种比较彪悍的朝代是十八,要交人头税,可以报名参军,也要应付官府摊派的徭役了。

    再加上各地官府的杂税,朝廷临时飞派的税,基本上日子都很难过。

    而且按照国际惯例,宗室皇亲、官员亲眷、考取功名的士子可以免税,所以实际上承担这些的,还是底层百姓。    丁口税和田赋,严格说来只有最底层的百姓需要缴纳。免除之后,能够给他们减去很大的压力。另外,不用交税,民间兼并土地的风气也必然大为降低。

    土地兼并的前提就是百姓日子过不下去了只能卖田地,大户不用交税占了便宜所以要买更多的地。

    平抑粮价,免除农业赋税,在这里占不了太大的便宜,资本就会向新兴的手工业和商业转移,替朝廷完成催化产业的目标。

    这件事很早就在贺卿的计划之中,但是直到今日,才终于能提出来。

    而这个提议,更是立刻就在众臣之中引起一阵喧然,甚至顾不上这是在御前,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贺卿便转回头来,低声对身边的张太后和贺照解释起这两种税收来。

    贺照今年八岁,开年时便已经正式开始出阁读书,贺卿便让他每日下半晌到咨平殿来听政,开始慢慢接触和了解朝堂诸事,学着怎么处理这些事。所以她讲解得十分仔细。

    这两年,贺卿总会在春秋两季寻机会带贺照出宫走走,或是去乡下看看今年的收成,与老农们交谈,或是在街市上闲逛,问问物价,或是在茶楼闲坐,听其他人议论市井间的新鲜事。

    在贺卿有意识的培养下,贺照虽然年纪不大,但在许多事上,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的认识与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