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不想死_作者:衣青箬(389)

2020-05-25 衣青箬

    在自己的事情上,即使再艰难,贺卿也从来没有哭过。她的软弱只会出现在这种时候,带着对众生的悲悯,可钦亦可佩。

    等哭完了,顾铮取了冰块来替她敷眼睛时,贺卿虽然仍红着眼睛,却已经能够冷静地翻开奏折,开始思索应对之策了。她闭上眼睛,让顾铮给自己冷敷,口中道,“人的社会地位,取决于他创造的价值。现在,是时候该提升一下女性的地位了。”

    在这件事上,她很谨慎,“我打算,允许民间立女户。”

    许多女子之所以不敢和离,最大的原因还不是流言蜚语,而是在得不到娘家支持的情况下,和离之后根本无处容身。没有户口,连同自己和名下财产一起,都会被充公入官,成为奴籍。

    允许她们单独立户,就是给了她们一块立锥之地。地方虽小,但已经足够站下来了。

    而身为织造作坊的织娘,每个月都有固定收入,养活自己并不太难,甚至还能存下一笔钱,如此,便可以慢慢为往后打算,日子也有了盼头。

    虽然对绝大多数女子而言,这或许是不得已才会去走的退路,但有这么一条路在这里,她们想退的时候有路可走,旁人想逼她们的时候,也得注意分寸,算是无形中增加了一重保障。

    这就是现在贺卿能做的了。做得越多反弹越大,所以她只能借着这一次的事,往前走那么一小步。

    但在另外一边,贺卿却打算大刀阔斧的改革了。

    “我要修订律法。”第二日的早朝,她点了三法司的名,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其实律法这个东西,一直处在不间断的增补和修订之中。

    毕竟律法是人制定的,而《大楚律》更是立国之初订立,其中许多条款,随着时间推移,社会发展,早就已经不适用。而更多空白的地方,则会因为各种案件的出现而引起重视。如此,每年都会有大大小小的条款被修改和填补。

    所以贺卿说要修订律法,朝臣们便理所当然地以为,她是因为江南之事不胜其扰,决心订立这方面的律法,方便以后有本可依。

    这也是应有之义,所以刑部尚书十分自然地问,“不知殿下想要修改或是增加什么条款?”

    但贺卿所说的很显然并不是这种修订,她加重语气道,“不是增补和修改,我要重修律法,在现行《大楚律》的基础上,建立一整套更加完善的法律体系。”

    她不但要修改过去的法律,而且还要另立新法,尽可能地覆盖到大楚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妇女权益保障,只是其中最微小、最不引人注目的一部分。

    贺卿对法律不怎么了解,只能隐约地记住□□,刑法,民法,婚姻法等等。这些她能记住的,自然都要来一套,其他的就只能有法司的官员依照现实情况来拓展了。

    这不是简单的修改,而是对过往律法的颠覆,将会形成新的司法体系。

    朝臣们静静地听着贺卿的解释,并没有人出声反对,更没人提什么“祖宗成法不可更改”之类的话。从贺卿掌权到现在,大楚被改变的东西太多了,而后来的发展又证明,这些改变都是正确的、有效的。

    所以现在,她在朝堂上的威信非常高,至少在找到反驳的立足点之前,没有人会贸然站出来,包括顾铮。

    而听完贺卿的简单介绍,其他人是什么想法暂且不论,三法司的官员们眼睛都亮了。

    在贺卿过去的一系列改革之中,与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都没什么相干,于是他们也只能看着户部工部和兵部不断建功。因为朝廷崇尚儒学,虽然偶有外儒内法的君主,但法学的发展始终无法昌明,也就导致法司的官员们身份尴尬。

    像御史台这种承担着上谏君王职责的衙门,尚且还可以保留清名。至于大理寺和刑部,经常沦为朝中大臣们的养老和发配之地,半点不受重视。

    虽然到了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这样的地位,已经能够干预机密政务,决策军国重事,与他们本身的职位没有什么关系了,但各自在朝堂上的话语权,却还是会受到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