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锅的红烧肉极酥嫩,码好后整齐方正,个个晶莹剔透,如玉一般色泽莹润。
把午时剩下的米饭热一热,一荤一饭,足矣。
姜舒窈让丫鬟把谢珣唤来,两人对坐,中央摆着一盘香喷喷的红烧肉,色泽棕红,亮而不油,糖色均匀。
谢珣第一次见这么好看的五花肉,不禁感叹,待到用筷子夹住肉时,更是惊奇。
五花肉极其软嫩,酥到似一夹就化一般,方形的肉块在筷间颤颤巍巍,泛着油亮,叫人口舌生津。
放入口中,牙齿刚刚碰到肥肉,肉质便化了,香甜松软,肥而不腻,肉香在嘴里蔓延开,悠长无尽,越品越醇。
配上一口热气腾腾的白米饭,肉香与清香的米味中和,这才叫香而不腻。
再品红烧肉的皮,一点儿也不像猪皮,反而像将化未化的胶,软软的,糯糯的,比酥烂细腻的肥肉更实,有一种黏黏糊糊的醇厚肉香感。
这般口味的五花肉,叫人下筷时忍不住轻拿轻放,入口时也少了些狼吞虎咽。
待到吃了两块红烧肉,谢珣又学着姜舒窈舀一勺酱汁浇到白米饭里,稍作搅拌,酱汁棕红,浓稠鲜香,与白米饭搅在一起,连白米饭也裹上了酱汁都油亮色泽。
五花肉的肉香彻底融入了酱汁,有着浓郁的肥肉香味,却丝毫不油,咸淡适宜,甜而不腻,米饭粘上酱汁,每颗米都变得香甜咸鲜了。
这滋味恨不得让人取一大碗白米饭,浇上浓厚粘稠的酱汁,搅拌搅拌,全部下肚。
谢珣惊讶道:“豕肉竟然能做出这般滋味。”
“别看光溜溜的只有肉,做起来心思也不少。”
谢珣以为这是她今日的启发,道:“这般吃食放到食肆里也不太适合。”
姜舒窈摇头:“不会的,还是卤肉饭更适合,一大碗粗粮米,浇上卤肉和酱汁,配上青菜卤蛋,管饱又解馋。”
谢珣点头,让姜舒窈把锅里剩下的端去给林氏尝尝,有这盘豕肉在前,他劝说在后,林氏一定会对开食肆起心思的。,, 两人吃完饭后,谢珣见姜舒窈始终坐立不安,便对她道:“放心吧,我相信岳母会想通的。”
姜舒窈不确定地问:“要不我再去跟母亲商量商量?把我今天看到的都说与她听。”她担心林氏和她之前一样,不了解平头百姓的饮食日常,对这门生意激不起兴趣。
“你以为岳母跟你一样吗?”谢珣不担心这点,悠然自得地品着茶。
姜舒窈见他这样,心也定下来几分。
过了一会儿,林氏派人来请姜舒窈去她院里,姜舒窈第一反应就是回头看谢珣。
谢珣笑道:“去吧,别担心。”
姜舒窈点头,跟着嬷嬷走了。
来到林氏屋内时,她正在愣愣地看着窗外,不知道在想什么。
“娘。”即使今早母女俩闹得有些不愉快,但姜舒窈依旧笑容满面的,林氏见她这样,心情不由得跟着好了几分。
不待林氏开口,姜舒窈就抢先说道:“刚才谢珣带我去外城逛了一圈,我才知道原来我的手艺这么好。”
林氏惊讶:“他带你去的?”
“对呀。”在这点上,姜舒窈也觉得谢珣非常够义气,“他带我去几家食肆食摊吃了一圈,我才明白开食肆的意义在何处。”
林氏本来还在关注谢珣带她去平民市集抛头露脸之事,见姜舒窈这么激动,不由得笑道:“那你说说。”
“就比如说那卖炖肉的铺子,价钱不便宜但味道却不好,若是我来做,必定能比她的味道做的好得多。码头的工人靠卖一把子力气挣钱,晌午用食不讲究也不吝啬,用饭对他们而言只是补补力气,但有谁不愿意花同等的价钱吃到更美味的饭菜呢?。”
林氏脑海里隐约有些想法,微微蹙眉看她:“还有呢?”
“还有就是口味呀。码头一溜卖鱼的食摊全卖的是清淡腥味的鱼汤,面馆也是骨头汤煮面再切几块煮肉,没有人花太多心思在做饭食上面,像是美味的饭食只有在京城昂贵的酒楼里才能尝到一般,可饭菜这种东西,不需要太精细也可以做得很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