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县主手里拿着一个点心在啃,啃完之后眨巴着那双好奇的大眼睛,问道:“表嫂,你也会有小宝宝吗?”
杨玉秀一怔。
李沄笑吟吟地伸手,捏了捏周兰若的嫩脸,“阿嫂当然也会有,永安问的什么问题呢?”
说着,小公主嘻嘻一笑,又刮了刮永安县主的下巴,“等以后永安长大了,也会有哦。”
周兰若:“……”
杨玉秀看着那对活泼可爱的小贵主,不由得“噗嗤”一声,笑了起来。
李沄侧头,看向杨玉秀那温婉的笑容,心里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子嗣的事情,都是急不来的。
她记得历史上太子阿兄就没有留下子嗣。
历史上的皇太子李弘,有太子妃也有良娣,可是谁也没有为他留下血脉。
就是不知道如今的太子阿兄,日后会不会有子嗣。
李沄希望家人都好好的,自然也希望太子李弘能好好的。
如果这辈子父亲的元寿能多两年,太子阿兄身体好些,别英年早逝,又有血脉留下,是好事。
对几位阿兄以及对母亲,都是好事。
就在李沄心中思量着这些事情的时候,杨玉秀心中也有些发愁。
自从她入宫以来,关于太子的子嗣之事,谁都关心。
圣人和皇后殿下关心。
她的父亲杨思俭也关心。
在父亲和母亲看来,女子在宫中的地位不外乎是母凭子贵。
她若是能够争气,早早为太子殿下生个儿子,对彼此都是好事。
可是生孩子的事情,哪能轮到她做主呢?
当雍王妃有了身孕的事情传到东宫的时候,杨玉秀都记得当时李弘脸上的神情。
年轻的皇太子,清秀的五官上难掩喜色,说:“真好,二弟要当父亲了,我也要当伯父了!”
可随即,脸上又流露出些许向往,他转头,看向正在书案给他磨墨的太子妃,“秀娘,你说若是我们有了孩子,会如何?”
杨玉秀抬头,看向笑得温柔的太子殿下,心中有些失落。
她也想知道若是她和太子殿下有了孩子,会如何?
可这不是还没有嘛。
幸好,太子殿下没有多说什么,随即拉着她到了东篱下,说他在东篱下的水缸里,种了一株睡莲,快要开花了,要她一起去看看。
杨玉秀想起她还没入宫前,跟李沄一起到护国寺拜菩萨的场景。
在大殿中供奉着的菩萨慈眉善目,俯视着众生。
护国寺的方丈在旁,说道:“众生皆苦,故我佛慈悲,普度众生。”
年轻的太子妃,眉目不由自主流露出几分愁绪。
***
薛仁贵打败吐蕃。
吐蕃向大唐求和。
如今已经升为安西都护的苏子乔,为要回长安就任吏部尚书的裴行俭送行。
华阳夫人库狄氏坐在马车之中,裴行俭坐在一匹高头大马上,跟苏子乔说:“如今我军大捷,吐蕃求和。安西四镇,至少可保五年安定。虽说边境安稳,但你也不能掉以轻心。”
苏子乔的马与裴行俭的马并排而行。
苏子乔笑道:“师兄放心。吐蕃此战虽败,元气大伤,但其国相钦陵,比起他的父亲葛东赞更有雄心。吐蕃军队在他的带领下,军纪严明。只恨我大唐如今里忧外患,国库空虚,不能一鼓作气将吐蕃打服了。”
吐蕃虽然求和,不过是暂时的。
钦陵想要控制西域诸国的狼子野心并未消失,他还等着卷土重来之日。
但大唐也不能再打下去了,前两年圣人在高丽之地,设立了安东都护府。
可这两年关内有天灾,粮食紧张,民不聊生。
西域又在跟吐蕃打仗,之前向大唐称臣的高丽部落,如今又在蠢蠢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