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行俭瞪了苏子乔一眼,叹息道:“你这性子, 也不知道是随了老师还是随了师母。”
苏子乔却没搭腔。
他记得自己年幼时, 对母亲是极为眷恋的。
可后来被父亲逼着习武, 与母亲之间的接触便变少了。
后来被裴行俭带到了西域,离家千里,对母亲实在没有多少思念之情。
至于父亲,苏子乔可不觉得自己像父亲。
裴行俭又是一声轻叹,显然他也拿这个青年没辙。
倒是苏子乔听着师兄的长吁短叹,笑了。
“师兄不必着急,如今你也回长安了。子乔的亲事全权交由您和长兄做主,等定下了亲事,子乔便趁着回长安述职的时候,把亲事办了。”
裴行俭瞪了苏子乔一眼,“成亲乃人伦大事。”
苏子乔笑道:“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子乔信得过师兄与长兄。”
裴行俭:“……”
又把皮球踢给了他和苏庆节。
有那么一瞬间,裴行俭认为自己上辈子一定是欠了苏子乔很多银两,这辈子遇上苏子乔,就是要还债的。
裴行俭怀着对苏子乔的无可奈何,带着自己的夫人库狄氏和子女们离开了西域。
苏子乔望着裴行俭一行人离开的方向,随即调转马头,驾了一声,骏马疾驰而去。
一骑绝尘。
***
咸亨四年,李沄八岁。
咸亨三年的时候,安西都户被朝廷召回,担任吏部尚书一职。
老一辈人离开,新一代人就要上来。
裴行俭离开西域,苏子乔被任命为安西都户,驻守西域。
李沄本以为在过年的时候,苏子乔会从西域回长安述职,谁知并没有。
苏子乔在给圣人李治的奏章里,洋洋洒洒地写了许多东西,大概就是说吐蕃与大唐和谈后,西域各地的情况。因为大唐是打着为吐谷浑复国的名号讨伐吐蕃,薛仁贵将军是把吐蕃打败了,然而要帮着吐谷浑人重建家园的任务还没有完成。
吐蕃虽然和大唐和谈,也愿意将吐谷浑还回去,可吐谷浑和吐蕃就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仍旧是三天两头就要打一架。
安西四镇总体安定,可也有小纷争。
苏子乔说战后许多事情还需要安顿处理,今年就不回长安了。
李治看了苏子乔的奏章,没说什么,只是笑着放在一边,跟皇后殿下说道:“苏庆节前些天还跟我说,如今裴行俭也回了长安,他与裴行俭一起为子乔物色了一个好人家,本是想着要提亲的,谁知被人一口回绝了。”
武则天有些意外。
李治笑道:“媚娘可知,对方回绝的理由是什么?”
武则天笑问:“是什么?”
李治朗声笑了起来,“太老。”
武则天:???
李治笑不可仰,跟武则天说道:“如今长安的小贵女们,该有人家的都有人家啦。裴行俭出身河东裴氏,自然是有族亲的。他说族兄有个小娘子,年方十三,长得秀丽端庄性情好,尚未说人家。裴行俭想着子乔是国公之后,如今又有军功在身,族兄对子乔该是十分满意的,便去与族兄提了此事,谁知他的族兄嫌弃子乔年纪大了些,又常年驻守西域,因此不同意将女儿许配给苏子乔。”
武则天:“……”
不过是差个几年,皇后殿下年龄也是比圣人大了几年。
如今在长安的这些世家贵族之中,夫妻之间年龄相差颇多的也并不少见,裴行俭与库狄氏年的年龄也差了十几年。
婚姻大事,说到底了便是俩族联姻。
并不只是关乎个人,更关乎家族的荣誉。
武则天想了想,跟李治笑道:“裴尚书的族兄大概不会嫌弃子乔老,只是子乔常年驻守西域,担心女儿嫁给了子乔,会吃苦。”
李治挑眉,说道:“嫁给子乔怎会吃苦?子乔国公之后,如今驻守西域,但早晚还是会长安的。裴行俭早些年也在西域,如今不是回来了么?而且我是知道子乔这孩子的,他若是有了家室,定会善待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