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带着李沄去承乾殿看他,小正太手抓被子,泪汪汪地问母亲,他真的是阿耶和阿娘在垃圾堆里捡回来的吗?
武则天听得眼角直抽,李沄却差点要哈哈笑起来,原来忽悠小孩儿的谎言从古到今都一个样。
可李沄爱上去找李旦玩的日子没多久,李旦就去崇贤殿上课了。
惆怅。
不能找四兄玩,母亲想一个人耳根清净的时候,李沄就去长生殿缠着父亲,要父亲教她读书认字。
李治逗她,“太平最近不是喜欢四兄吗?怎么不去找四兄教你?”
个子小小的李沄扑到父亲的怀里,仰头冲着父亲笑:“才不是呢,太平最喜欢阿耶了。”
李治听到女儿的话,不由得笑了起来。
长相清隽的君王笑起来的时候,带出了眼角的细纹,不觉得显老,却增添了几分魅力。
李治向来宠溺女儿,逗弄归逗弄,见她主动说要跟着父亲读书认字,也是兴致勃勃地让宦官将梨木红书桌上的公文书籍收拾好。
他将女儿抱起来站在椅子上,然后就傻眼了。
身为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嫡子,当年李治还是晋王的时候,就是由父亲在朝廷中千挑万选出来的有学识的大臣为他启蒙的。后来他有了孩子,那自然也是将孩子交给当朝大儒去教导。对几个儿子,李治都是心血来潮去考考功课,看看他们学习效果怎样就拉倒了,亲自教孩子读书认字,那是一概没有的。
李治满腹诗书学问和治国之道,真要说起来,说个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可他从未亲自上阵给孩子启蒙。
他总不能给女儿讲治国之道吧?
可百家姓、论语故事这些东西……到底要先讲哪一个呢?
李沄看着父亲傻眼的模样,嘻嘻笑,问父亲要先教太平什么呀?
李治清了清嗓门,左手环着女儿小小的身体,防止她会从椅子上摔下去,右手拿起了毛笔,跟李沄说:“唔……不如就先教太平认自己的名字,可好?”
父亲说着,大笔一挥,已经在桌上平铺着的白纸上写下了一个沄字。
“这就是太平的名字。”
李沄作为一个伪小孩,就算古代的文字是繁体字,她也还是认得的。她见到父亲在纸上写字,干脆探起身体,用手指沾了墨水,跟着在父亲旁边写。虽然写得歪歪斜斜,不怎么好看,但老父亲好歹看出来那是个沄字。
李治见状,十分惊喜,“哟,太平这就会写字了!”
李治见女儿认字这么快,心血来潮,将王百川叫来。
老父亲站在梨木书桌旁的空地上,双手比划着,“去,找个小书桌来放在这儿,准备一套文房四宝,对了,把前些日子礼部尚书送来的那块好墨拿出来。即刻去办,快去。”
王百川愣住,即刻去办?
看向李沄,只见小公主站在圣人平日坐着的椅子上,一只葱白的胖手指上沾了墨水,像模像样地在那里比划着。
李治挥手,不耐说道:“还磨蹭什么,快去快去!”
王百川再没眼色,也看出来如今圣人一门心思要教小公主认字了,连忙退下,按照李治的要求将小书桌和文房四宝准备好,就那么一会儿功夫,李沄已经拿着李治的毛笔写自己的名字了。
李沄会认字,也会用手指写字,却不代表她能用毛笔写字,她用毛笔写出来的字简直不堪入目。
——从来没用过毛笔的人,没练过能写出好看的毛笔字那才见鬼了。
但在李治看来,女儿在读书认字上已经是极有天赋了,传说中的神童都没这么神的。
李治心中沾沾自喜。
嗯,他的女儿嘛!
骄傲,膨胀。
李治在长生殿里带着女儿读书认字,没多久,已经在宫外设府的潞王李贤和太子李弘也到了长生殿来找父亲。
在大唐时期,宫廷礼节还不如后世那多讲究。只要没有外人在,帝王一家的相处跟民间的家庭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