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长公主_作者:秋水晴(371)

2020-07-09 秋水晴

    苏子乔如果回朝,父亲要给他安排什么职位呢?

    苏子乔年少时虽是裴行俭调|教的,可他的仕途跟裴行俭不一样。苏子乔是靠着祖荫入宫的,是武将出身。而裴行俭年少时在弘文馆上课,后来通过科举入仕。

    大唐科举,考试过后,还要通过身言书判四关。

    儒将裴行俭既能当武将又能当文官,跟他科举入仕分不开。

    李沄有点弄不明白父亲为何要将苏子乔召回长安。

    李弘看着自家阿妹脸上狐疑的神情,笑道:“这有什么?从前裴尚书也在安西镇守,后来不也召回朝廷了?子乔在安西,已经待了将近十年。”

    青年当初远走边关时,是咸亨元年,小公主年方五岁。

    如今是调露元年的冬天,待到明年春天,李沄就十五岁了。

    李沄弯着大眼睛,笑语晏晏地跟太子阿兄感叹,“原来时间过得这样快。”

    李弘忍俊不禁,又跟李沄说了一会儿话,就觉得乏了。

    李沄见状,也没再打扰太子阿兄。

    离开东宫的路上,周兰若忽然心有感触,她跟李沄说:“我从小,就很喜欢太子表兄。总觉得这么多表兄当中,他最温柔也最疼我们。那时候表嫂要成为太子妃,我心里觉得她很幸运。”

    李沄微微一怔,笑着问周兰若:“难道你如今觉得阿嫂不幸运吗?”

    周兰若侧头,望着眼前的太平公主。

    雪花在寒风中飞舞,有的吹了过来,落在李沄的发间。

    周兰若伸手,动作轻柔地帮她将发间的雪花弹开,她朝李沄嫣然一笑,说道:“表嫂是幸运的,可我觉得,我与太平,要比她幸运。”    127

    “永安的两个阿姐早已出嫁, 临川长公主如今陪着驸马在凉州任上, 心中却挂念着永安的终身大事。”

    清宁宫的暖阁中,皇后殿下正在与太平公主说话聊天。

    李沄靠着身后的大迎枕, 眨巴着眼睛看向武则天。

    母亲今年已经五十有五了, 但她跟父亲一样,看着不过是四十岁出头的人一般。

    李沄:“阿娘的意思, 是要为永安定亲吗?”

    武则天侧头看向她,笑问:“太平觉得呢?你舍得永安出宫吗?”

    李沄微微一怔,永安出宫,她肯定是不舍得的。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周兰若在宫里已经陪伴了她许多年,她不能耽误周兰若的终身大事。

    周兰若早晚是要出嫁的, 如今恰好是说亲最好的时候。

    而且……李沄记得今年春天科举考试的时候, 有个少年天才在科举中脱颖而出。那个少年郎酷爱梅花, 一篇《梅花颂》传遍长安。

    李沄都想过了, 若是母亲和父亲为周兰若安排亲事, 安排的不是皇室宗亲的勋贵子弟, 便是世家大族。

    各种利益纠纷,错综复杂。

    周兰若从小是个活泼又有灵性之人,在宫里也是被她纵容惯了的, 到了那些人家,天性难免会被束缚。

    李沄沉默, 作沉思状。

    武则天看着她, 伸手捏了捏她那可爱的鼻尖, 语气十分宠溺,“太平怎么不说话?”

    李沄笑着将母亲的手拿下,握在手里,她笑语盈盈地跟母亲说:“阿娘,我记得今年春天科举的时候,有一个长得很俊俏的郎君,年方十七。”

    武则天:“……”

    武则天有些好笑地睨了小女儿一眼,“你说的,是如今的凤阁舍人宋璟?”

    李沄抿着嘴,神情有些俏皮地跟母亲点头。

    “对,就是宋璟。”

    宋璟是唐朝四大名相,流芳后世,人称有脚阳春。

    李沄在史书上看到过,此人年少有才,十七岁文采风流,通过科举进士及第。后来为官,一身浩然正气,傲骨铮铮,在母亲执管朝政期间,最高官职是御史台的御史中丞,是为数不多敢与母亲养的男宠正面刚的人物。

    后来到了开元年间,便成了一代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