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长公主_作者:秋水晴(377)

2020-07-09 秋水晴

    从仪凤二年开始,到如今调露元年。

    这三年间,大唐百姓的日子并不好过。

    虽然说当年从英王的百草园培育出的番薯,如今已经在大唐境内种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粮食紧张的问题。可这几年关中天灾不断,圣人李治又在修巴蜀到长安的陆路,国库又开始空虚。

    前年长安地震,河南河北大旱;去年又洛水泛滥,冲毁房屋上万间,东都闹起了饥|荒,到冬天又极冷,还有人被冻死;到了今年,又是关中闹饥|荒……这么多的天灾**,国库能不空虚吗?

    百姓遭逢天灾三餐不饱,流民土匪也就多起来,动不动还得出兵去镇压一下那些自立为王的土匪。

    想起如今西北边境,裴行俭也是无奈,沉声说道:“可惜天灾**,并不是你我所能左右。”

    若是巴蜀通往长安的路能早日修好,朝廷也能稍微松一口气,可这修路这样的大事,岂是一朝一夕?这两年圣人李治的头疾发作的越加频繁,手中皇权交了一部分给皇后殿下与太子殿下,平日无事,皇后殿下寸步不离地陪着圣人,即便是听政,都陪着。

    长期以往,朝廷中皇后的势力也提拔起来了。

    从前大多数是东宫属官的宰相团如今病的病,死的死,也没剩下几人了。当今的中书侍郎薛元超、黄门侍郎裴炎,都是皇后殿下的人。

    朝中皇后殿下与东宫太子两方势力拉锯,圣人坐山观虎斗,只要没折腾出什么大事,估摸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内忧虽有,但还不足以致命。

    外患却不能不管。

    吐蕃和突厥这两个不要脸的近邻,说翻脸就翻脸,谁也说不好他们什么时候会联手出兵,进犯西北边境。

    想到这些,裴行俭就有些头疼,他跟苏子乔说道:“如今北境局势不定,最怕突厥突然出兵。圣人将你召回长安,怕是又要打仗了。”    129

    怕是又要打仗了。

    裴行俭的话在苏子乔耳畔响起, 他沉声说道:“边疆局势瞬息万变,为家国安定,若要战,将士们必是义不容辞。”

    只是, 一将功成万骨枯。

    这些年从西域到长安的商路维持得不错, 百姓也能从中获利。若是蜀中到长安的陆路修好了, 那么商路便能贯穿大唐全境, 必定能令沿途的州府逐渐繁荣起来。

    若是起了战乱,先不说贯穿大唐全境的商路如何, 如今西域到长安的丝路沿途繁华也会受到影响。

    那些话,不必苏子乔明言, 裴行俭也知道。

    ——无奈外敌狼子野心不死。

    裴行俭有些头疼地掐了掐眉心,徐声说道:“圣人昨日私下与我下棋时, 问我若是突厥联合吐蕃攻打我朝, 胜算几许。若是此番胜了,大唐能有几年安宁来休养生息?”

    上一次薛仁贵大败吐蕃, 西域诸国以及安西四镇有六七年安宁。可惜西境安宁, 东境的高丽旧部又在蠢蠢欲动,朝廷还得腾出手去料理东面局势。

    苏子乔似乎是笑了笑, “国富兵强, 自然四海归顺,没有外敌来侵。”

    只是可惜, 如今的大唐还说不上国富兵强。

    圣人李治在边疆之事上, 颇有远见。

    只是可惜天公不作美, 天灾不断,境内百姓为生活所迫,颠沛流离。

    李治体恤百姓,每逢天灾,便是免除赋税徭役。

    若是再打仗,国库怕是又要打空了。

    可不打又不行。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这个话题有些沉重,今日本是裴行俭的生辰。

    于是苏子乔岔开了话题,说方才太平公主邀请他到书阁去,“公主说师兄将今年春天科举进士及第的少年郎请到了府里。”

    说起这个,裴行俭的神色就有些莞尔,他笑叹着说道:“是凤阁舍人宋璟,进士及第时年方十七,尚未婚配。永安县主今年到了婚配的年龄,太平公主亲自为她物色郎君,便在今年科举考试的一批青年才俊中,相中了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