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长公主_作者:秋水晴(52)

2020-07-09 秋水晴

    自从李沄在父亲那里显示出她的“早慧”之后,李治只要得闲就会派人把她抱到长生殿去。

    李治也没带过孩子,不知道正常的孩子应该是怎样的,反正太子和几个皇子都是当朝大儒为其启蒙教学的,除了李显那个天生不爱读书的顽主之外,其余的儿子都被人夸得跟朵花似的。

    李沄还没满三岁就启蒙了,时间比太子李弘和几个皇子都早。李治自己年幼时长孙皇后还在世,母亲教他什么,他也能记住什么,书法、文学、音律各方面都有造诣,他自己年幼是是个神童,如今轮到他的女儿,只觉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正常的。

    得闲时,帝王抱着自己的小公主在长生殿的书阁读书练字背书,心情不要太愉快。

    李沄记性又特别好,一个伪小孩当然是不太喜欢什么翻绳子、踢毽子这样的游戏,平日没事就只能拿背书当消遣,背完了百家姓就背论语,背完论语背千家诗。

    武则天得知,也是有些惊讶。

    可随即,皇后殿下觉得这也很正常。她曾经失去了一个女儿,如今上天再给她一个女儿,那自然是世上最好的。

    城阳长公主抱着李沄,笑着说道:“难怪说你的父亲总是太平前太平后的挂在嘴边,原来太平这样聪颖。你的晋阳姑姑年幼时也十分聪颖,你的阿翁也十分疼爱她,可太平比起晋阳姑姑,竟也毫不逊色。”

    李沄靠在城阳长公主的怀里,眼眸弯弯,“是真的么?城阳姑姑,你能跟我说说晋阳姑姑的事情么?”

    城阳长公主抱着李沄,笑着说当然能。

    被晾在一旁的薛绍看看李沄,又看看城阳长公主,他在家里向来都是众星拱月的主,人人的目光都落在他身上,就连母亲也不例外。可怎么太平表妹一来,就将母亲的目光抢了过去?

    这百家姓他还是专门背给母亲听,等着母亲来夸奖他的呢!谁知中途杀出个太平表妹……薛绍的心里委屈极了。

    可太平表妹好像是比他厉害,既会背百家姓又会背千家诗,听几位表兄说太平表妹还会写字呢。

    薛绍对着被李沄,心酸地叹了一口气,都怪他现在书读得太少,无法将太平表妹比下去。总有一天他读书破万卷,一定能胜过太平表妹!

    而此时的李沄,还丝毫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对一个小郎君造成怎样的影响,她只是看薛绍那生动的神情,心里觉得好玩而已。    021

    李沄在上阳宫暗搓搓地把小薛绍欺负了一顿之后,又觉得自己有些幼稚。

    但是小薛绍的反应就像是小皮球一样,你拍一下,他就给点反应,真的很好玩。而且长得那样漂亮的小郎君,就算是委屈兮兮的样子,也让李沄觉得萌萌哒。

    果然颜值即正义。

    只要颜值高,不管什么模样,都会有人喜欢。

    李沄暗中反省了一下自己的恶趣味,但是没打算改。

    过了约莫一个时辰,库狄氏到上阳宫来,说圣人和皇后殿下在紫宸殿听政快结束了,请公主、长公主、以及小郎君换好衣裳之后到马场去。

    这是李沄第一次见到母亲穿胡服的模样,发髻高盘,娥眉淡扫,身上的窄袖短衣勾勒出身上的玲珑曲线,脚踩长靴,整个人显得妩媚又不失英气。

    李沄望着母亲,看呆了。

    她曾经听说过母亲少女时期驯马的故事,当年太宗有一匹骏马无人能驯,母亲却上前应旨,说妾需三物便能驭之,一铁鞭,二铁锤,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铁锤锤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

    那匹骏马到底有没有被母亲驯服李沄不清楚,因为许多人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只说母亲性情果断狠辣,后面能当上女皇并不奇怪。

    李沄觉得许多事情经过后世文人的不断修改润饰,真相早已泯灭在时间的长河里。

    但一身胡服的母亲,确实十分美丽迷人。

    ——母亲真是个宝藏,总有万种不同的风情。

    武则天看着一身红色胡服的李沄模样呆呆的模样,弯腰刮她的鼻子,“怎么?太平不认识阿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