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长公主_作者:秋水晴(534)

2020-07-09 秋水晴

    没有李治,她会在感业寺中长伴青灯,无声无息地消失在这世间,便不会有如今的武媚娘。

    风轻轻吹过,佛堂前的银杏树叶从枝头打着旋落下。

    去岁的这个时候,她正与李治在九成宫观赏秋色。

    武则天眉眼温柔,望着风中飘落的银杏叶子。

    今岁秋已来临,她仿佛看到李治站在铺了一地金黄银杏叶的前方,俊雅的五官带着温柔笑意。

    苏子乔从公主府的书阁出来时,已经很晚了。

    蘅芜苑的灯光还亮着,是李沄在等他。

    回到蘅芜苑,只见公主青丝上的珠钗已经撤下,一头柔顺的长发披落在身后。她靠着身后的大迎枕,手里拿着一本册子。

    虽然拿着册子,可久久不曾见她翻一页。

    苏子乔走过去,笑着将她手中的册子拿过来,一看,上面的笔迹是他最熟悉不过的。

    那是先帝的笔迹。

    苏子乔看向李沄。

    李沄靠着身后的大迎枕,清艳的脸上带笑,跟苏子乔说道“这是从前阿耶闲来无事,教我的策论。”

    先帝风流多情,文采风流,不管什么事情,似乎都能信手拈来。

    他教女儿弹琴跳舞练字,心血来潮了,也跟女儿谈论天下大事,甚至还教她策论。李沄的策论或许不能与新帝和雍王的相比,但与她年龄相仿的几位兄长相比,却有独到之处的。

    苏子乔将手中的册子放在旁边的案桌上,将李沄抱进了怀里,“这么晚不睡,是在等我?”

    李沄点头,声音爱娇,“嗯,子乔总不回来,我睡不好呢。”

    苏子乔默了默,将她抱得更紧一些。

    自从先帝驾崩后,李沄清减了许多,笑起来跟从前一样好看,眼底却再也不像从前那样温暖。

    原本就是浅眠的,如今变本加厉,有时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

    李沄在苏子乔的怀里找了个舒服的姿势窝着,问他“前两天库狄入宫,跟母亲说裴相公受了风寒,子乔可去看过他了?”

    新帝即位,将裴行俭提拔为中书令,是首席宰相。

    这么多年,裴行俭也算是为大唐操碎了心,如今母亲成为太后,李弘便将裴行俭从吏部提拔了。

    一代儒将,文韬武略。

    在边关时威名赫赫,在朝堂之上享有盛名。

    裴行俭担任中书令,是众望所归。

    苏子乔握住李沄的指尖,她的指尖微冷,他便将她的手拢在了手心之中,手心的温暖透过皮肤,源源不绝地传给李沄。

    “师兄是个劳碌命,如今又是中书令,受了风寒也没法静养。不过他身体还是挺硬朗的,过几日大概便好了。”苏子乔摩挲着李沄的指尖,低笑着问道“公主这么晚还在等我,就是为了问我此事吗?”

    李沄也笑,“自然不是。子乔,阿耶驾崩,如今安葬在乾陵。新帝即位,朝堂新旧更迭,一切似乎都井然有序,可我心中总是不安。”    181

    李沄自幼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长大, 平时虽然对朝政没展现出什么兴趣, 可她在政治上的敏锐与生俱来。

    父亲驾崩, 长兄继位。

    李弘从小就被寄予厚望,李治在世时,从不吝于称赞长子。他生性仁厚,善良得甚至有些过分了, 总希望许多事情都能做得好。他继承了父亲的仁厚体贴, 却没能继承父亲不动声色铲除眼中钉的狠劲儿。

    先帝在朝堂上纵横捭阖,摆弄人心, 当今的圣人阿兄却是少了那样的魄力。

    李弘虽然不像父亲,可也有出色的地方。

    他似乎是为了当明君而生的,善于用人。

    李弘登基, 并未像旁人所想的那样重用杨思俭, 反而将裴行俭封为首席宰相。深得信任的雍王李贤,在李弘登基后也并没有权倾朝野。

    李沄窝在苏子乔的怀里, 平静地说道“裴相公挺好的, 他对大唐的边疆局势了若指掌, 这些年担任吏部尚书,六部里的人和其中的弯弯绕绕他早就摸透了。圣人阿兄心如明镜,有识人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