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长公主_作者:秋水晴(575)

2020-07-09 秋水晴

    等武攸暨走后,武则天再度翻开他呈上来的那本册子,笑着与上官婉儿说道:“当年太平在武家的族谱里选中了这个名字,只是误打误撞。那时谁能想到,他竟有如此之能?”

    说着,她将册子放旁边的案桌一放,让上官婉儿扶着走出了紫宸殿。

    上官婉儿见武则天心情不错,也有意讨她欢心,“明崇俨大夫不是说了么,长公主是天生的好命格,会为身边人带来福气。她选了周国公的名字,那是周国公的福气。若不是太后慧眼识珠,这些年又对周国公悉心培养,他未必会像今日这般惊才绝艳。”    周国公武攸暨如今深得太皇太后的器重, 一时成为朝中炙手可热的新贵。

    相比起武攸暨的春风得意, 李显和李旦两位亲王的日子就不太好过。李显不能去相王李旦的府里, 去了要担心母亲生疑,以为他有什么不轨之心,也不敢乱去芙蓉楼了。

    芙蓉楼人多口杂,他向来喜欢玩, 喝高了口无遮拦, 上次才被李沄和妙空大师两人一起逮着他碎碎念, 说祸从口出。

    想去哪儿都有顾忌,去返思堂看二兄李贤那就更没戏了。

    ——太皇太后下令, 除非经她容许, 任何人不得出入返思堂。

    李显是个不甘寂寞的人, 平常爱玩的地方不给去,只好去国公府找武攸暨, 谁知恰好在路上碰上了武三思和武攸宁两人。

    武三思长得相貌堂堂,武攸宁虽然长得不如武三思, 可他善于谄媚, 十分会说话。两人遇上了在路上跑马的李显,忙不迭地追上去,跟他寒暄。

    三言两语,平常心里就没能多出几个窍的英王遇上了武三思和武攸宁, 没一会儿就个与武三思和武攸宁一起离开了。

    李沄和武攸暨在国公府里赏花煮茶。

    武攸暨将手中的茶具放下,问:“三表兄跟着两位族兄走了,太平不担心吗?”

    穿着一袭赤红色常服的李沄手里把玩着一朵杏花, 心不在焉地说道:“有什么好担心的?他们一个是阿娘的亲侄儿,一个是攸暨表兄的血缘至亲,三兄跟他们玩,好得很。”

    英王不是雍王,李显的脑回路从小就跟旁人不一样,他对朝堂上的那些把戏没有半点兴趣。如今母亲主政,对几个儿子都有戒心,武三思和武攸宁如果是想着在李显身上讨到什么好处,那是徒劳的。

    武攸暨神色莞尔,笑着说道:“我知道你不将两位族兄放在眼里,可不论如何,也不要过于轻视他们。”

    李沄将手中的杏花放在案桌上,神色似笑非笑,“他们被召回长安,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足以令他们患得患失,有点风吹草动,他们定然慌得比谁都快。这两位表兄,他们做了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值得我对他们高看一眼?”

    长公主眉目含笑,语气也轻柔,“就凭武三思终日想着如何讨好婉儿之事?还是凭着武攸宁当日不过才被召回长安,便到国公府找你摆谱之事?”

    “二族兄讨好婉儿之事,那叫放长线钓大鱼。”武攸暨没好气地看了李沄一眼,“如今婉儿是姑母身边的红人,深得姑母信任。小五心中也很清楚,姑母教了婉儿许多事情。若有一日,姑母觉得身边之人皆不可靠,但婉儿依然会是她信任之人。”

    李沄看着案桌上的那杯热茶,“那我呢?在阿娘的心里,到底是婉儿值得信任,还是我值得信任?”

    武攸暨笑了。周国公端起茶盅,男人的手指修长,骨节分明,映在那白色的瓷釉上分外好看。

    “你知道的,那不一样。”

    李沄双手合十,脸上的神情若有所思,“有什么不一样?这天下,再如何,也是李家的天下。或许有朝一日,它不再由李家人来做主,可终究,还是要还给李家。我姓李,可我永远是阿娘的公主。”

    太皇太后并不满足于垂帘听政,听说在近日东都洛阳的洛水中,发现祥瑞。有船家在洛水里捞起一块很大的玉佩,玉佩上写着武泽世人。而武承嗣前些天去护国寺的时候,在护国寺小憩的时候竟不小心睡着了,梦中太皇太后化为菩萨,大慈大悲,普度众生。

    李沄看向武攸暨,她的声音极轻,却十分清晰,“阿娘总不能谁也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