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官发财在宋朝_作者:放鸽子(416)

2020-07-10 放鸽子

    陆辞:“…………”

    ——这人的官职分明更好,又跟着羡慕个什么劲儿?

    不论如何,数日一晃而过。

    待小太子终于缓过这口气来,蔫巴巴地重新上课时,柳朱二人也意气风发地换上新的官服,潇潇洒洒地走马上任了。    到了休沐那日,陆辞一早就起了身,沐浴更衣后,换上身轻便的浅色襕衫,再骑着马,就优哉游哉地往王曾宅邸所在的方向去了。

    晏殊虽有意陪他一同前去,却因四郎昨夜忽染急病,尽管请了擅孩儿的大夫诊治,仍有些放心不下,陆辞便迫他留下照看了。

    而朱说与柳七并未收到请柬,自也不好前往,陆辞便颇为难得独自一人出了门。

    同为三元及第者,对于王曾,陆辞自然在感觉上就有所不同。

    但在仕途方面,王曾称得上是步步为营的稳打稳扎,陆辞则是作弊版的加速版了——同是年纪轻轻便连中三元,颇得陛下赏识,王曾却是先去地方上任将作监丞,后才被召回京中担任馆职。在馆阁中连连升迁后,再为翰林学士,后主管审刑院,接着升任尚书主客郎中,又知审官院、通进银台司、勾当三班院……

    这份让人眼花缭乱的履历的结果,就是让他初初迈入不惑之年时,就已以右谏议大夫拜参知政事。

    在一干位高权重的同僚之中,他如此岁数便当上副相,绝对称得上是小年轻了。

    如此炙手可热的显贵,想要结交他的人,不知凡几,尤其明争暗斗的寇准与王钦若等人,一度有此意向。

    然王曾却对两派都不甚搭理,单纯于政见方面,则较欣赏寇准所为。

    他曾赞和数次,便被丁谓等人视作是寇准一派的了。

    而不论旁人如何看待,王曾仍是公事公办、我行我素一般,私下交游的对象,也只以馆职时的旧交,或是其他官部任职时、感情甚笃的昔日同僚为主。

    晏殊曾受他相邀数回,交谈甚欢,不免对他颇为推崇欣赏,亦有意向其引荐陆辞。

    不想还未等晏殊提起具体名姓,王曾便直接猜出了陆辞的名讳,爽快表示,自己早有意与其结识,苦于无人引荐而已。

    若非那回陆辞忙于雕琢木龟司南,就不会错过迫不及待地来寻他数回的晏殊。

    陆辞对王曾相邀的意图,自有诸多猜测。

    是为王钦若之事,还是为寇准之事,或是,为小太子之事?

    陆辞漫不经心地看着沿街的店面摆放的琳琅商品,不知不觉间,就已到了王曾位于春明坊的赐宅前。

    不等他报上姓名、再道明来意,门仆就已一眼认出他来,赶忙恭恭敬敬地领着他,越过前院,直往后圃去。

    待陆辞穿过短短行廊,再走出两道石门,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副富丽雅致的‘四方宾客游华园’的景致了。

    经历过前院的窄小逼仄后,乍见此幕,便予人豁然开朗之感。

    有那山石瑰奇琬琰,亦有嘉木繁阴如云,有说有笑的士人们手持酒盏,姿态闲散随意地走于其中,显然都是比陆辞还早到一步的其他客人。

    陆辞的到来,一时间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他。

    陆辞莞尔一笑,淡然自若地拱手一礼。

    大多数人在或是颔首、或是拱手回礼后,就礼貌地将目光移开了。

    而作为这场游宴的主人,王曾正与人笑着说话,眼角余光捕捉到园口附近的陆辞时,索性将人一道带着,上前相迎了。

    虽人人皆着便服,且大多都是生面孔,但单凭这身与众不同的气质,陆辞也能不费吹灰之力地认出王曾的身份。

    当视线在王曾身边人上一扫而过时,陆辞眼底却飞快掠过一抹笑意。

    “陆左谕德,”王曾微微笑着,目光在陆辞身上作片刻逗留后,便风度翩翩地收回,赞道:“果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王曾在观察他时,他也在大大方方地打量对方。

    王曾虽已是不惑之年,鬓霜发华,眉目轮廓仍极端正,眼眸神采奕奕,可谓正气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