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官发财在宋朝_作者:放鸽子(436)

2020-07-10 放鸽子

    而想求其次,改取蔡河水,也不是容易的事——蔡河只在城南缭绕而过,能供应的,也只有在城南一隅的居民。

    由于想取用地表河水极其不易,大多数汴京市民,有条件的在街巷或是自家后院中开凿私井,家贫些的、或是租客,则需借用官井,亦或雇佣打水人。

    而享受到可就近取蔡河水的商户们,也不得不承受每逢夏季,就将泛滥成涝的蔡河带来的苦楚。万幸蔡河水流量不如汴、五丈两河多,真正受到水祸的损失的,也就那么十几户贫苦人家,自然无法引起官府的重视。

    陆辞了解到京里人取水困难后的第一反应,便是将在密州十分管用的自来水系统,引入其中。

    但在实地考察过后,他很快就放弃了这一太不现实的念头。

    与颇有起伏的密州不同的是,汴京地势平坦,还有四水中的另外三水河道四处贯通,曲结盘亘,既不能借地势来导水,还得飞跃其他水道,难度可想而知。

    加上城外并无野生竹林,就没了就地取材的便利,不论是修建也好,维护也罢,都是件极耗钱财人力的事。

    如此将费用平摊,陆辞简单算了笔账,发现十年内的花销加起来,竟比帮每十户人家开凿一口私井供用还要来得昂贵。

    哪怕他预算多,也不能瞎耗耗啊。

    陆辞在摒弃这一想法后,很快又琢磨上了新开沟渠的主意。

    然而就在十二年前,赵恒尚有心理政时,就已派人主持过在市内修建更多人工沟渠的工程。

    现有的沟渠数量,其实已然不算少了。

    陆辞若想进一步增多沟渠的话,因距上次修建过于接近,即使赵祯愿意,恐怕也会倍受群臣阻挠,被批作毫无必要的劳民伤财。

    还得考虑民间的反应:汴京本就人口稠密,寸土寸金了。要再开沟渠,就不可避免地要占用更多的民用地,叫原本就紧张的住房和用地情况雪山加霜。

    连身为皇帝的赵恒一度想扩建宫殿,都因付不起天价赔偿金,或是不愿过于扰民而不得不作罢,他又如何可能实现呢?

    一时间想不出对策,陆辞也不着急,只雇请人力,先对排水用的沟渠进行疏浚,并且每天早早到场,也不怕脏臭,亲自进行督工。

    在草长莺飞、家家户户都趁着闲暇出门踏春的时节,这位穿着一身宽松的艳红官袍,更衬得肤白胜雪,唇色若朱,面庞极俊俏漂亮的郎君,就俨然成了一道最惹人注目的风景。

    尤其他翩翩如玉地行走在沟渠边,认真严肃地督看开浚的进展时,哪怕面容冷峻,也平白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魅力,成功惹得待嫁的小娘子们芳心砰砰直跳。

    那因冰人上门具都无功而返而渐渐死心的念头,也跟着死灰复燃起来。

    不是没人想趁机上前搭话,接近陆辞,但还没走进,就被人高马大的金吾卫给板着脸拦下,无情请回了。

    这还得归功于细心的小太子。

    赵祯自从内侍口中听说陆辞连中三元、发榜那日万人空巷,还遭有待嫁女的人家围追堵截的盛况后,一边听得津津有味,一边也暗暗记下了这点。

    当初有他爹爹赵恒大方,一挥手就派去十几名金吾卫去全程护送,赵祯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送出六名金吾卫去,专门护卫陆辞安危,直到治水工序完成为止。

    这份绝无仅有的恩宠,直让群臣都看红了眼,心里嫉妒极了——哪怕是当朝宰辅,也没因在城中行一区区治水的活计,就得这份殊荣的!

    然而对于他们的群情激奋,一向爱出风头的寇准却毫无被挑拨的意思,甚至皱了皱眉头,训斥了他们几句。

    派几个金吾卫怎么了?官家不也派过么?你若羡慕得很,那不妨由你替陆辞去治水如何?

    而李迪对陆辞那能惹得达官显贵人家为争这一女婿、不惜派无数家仆追其跳河捉人的盛况,也略有耳闻。

    加上曾同为东宫官的情谊,他对才干出众,又能引导太子往好处走的陆辞,也是感官不错的,自然不可能对此提出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