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沉默后,还是柳七率先开口,故作轻松道:“也好,你自赴省试后,就不曾返乡,纵使一路高生,也是锦衣夜行,是时候回去了。”
朱说赶紧点头附和。
陆辞笑着颔首,又叮嘱柳七和朱说道:“钟弟易弟他们,都已顺利取解,这几日大概就要启程来京。我估摸着,哪怕他们在路上再贪玩,腊月初也该到了,届时还劳烦你们多操些心,替我看好屋舍,也稍照顾一下他们。”
朱说一口应下,柳七则在应下之前,目光不受控制地飘到了那摞由陆辞亲手抽空整理好、厚得触目惊心的复习资料上,顿时油然生出几分幸灾乐祸来。
——他仿佛已经看到那两人叫苦连天的惨状了。
陆辞假装没看到柳七嘴角挂着的神秘微笑,径直在木头人一般直挺挺地僵着的狄青肩上拍拍:“你也稍微收拾一下包袱,别带多了,带些必要的随身物什便好。”
狄青猛然抬起头来,眼底尽是不可置信。
陆辞笑着补充道:“别的东西,我在密州的家里也有的是。即使缺了什么,在当地现买,也比从京里带来带去的便宜,还要方便得多。”
狄青人还在梦里,说话都恍惚着:“……我也要去?密州?”
朱说倒没反应,柳七却立马暴露了塑料兄弟情的本质,嫉妒得快眼红了:“怎么你谁都不带,却要带狄弟去?”
这小崽子,除了特别能吃,干事又刻苦外,怎么就能得陆辞的这般厚待了!
真要算起来,他认识小饕餮的时日,可比这狄青要长的多呢!
朱说默默地往边上挪了挪,好离这失心疯得连狄弟的醋都吃的人远一点。
陆辞理所当然道:“你有官职在身,擅自离京,那可是重罪。而且都是老大不小的人了,怎还要人陪着?”
不顾柳七被气得抚胸的举动,他还火上浇油一般,在浑身幸福得冒泡泡的狄青脸上亲昵地捏了一把,宠爱道:“小狸奴还小呢。”
按照陆辞的教育方针,年岁小的时候,就该多游山玩水,涨涨见识,扩宽视野。
再过个三年,等小狸奴变成皮实肉厚的大狸奴后,自然就能毫不留情地折腾……嗯,磨砺了。
听出他言下之意的柳七,原本的嫉妒心倏然就烟消云散了。
他僵硬地侧过头来,看着一无所知地高兴着的狄青,顿时默默地为其捏了一把冷汗。 陆辞以官身离京返乡,可比原先为一介白衣时,需多办上不少手续。
当初他四处行走,只消拿着户贴,申请公验便是。现在除公验外,还需将名姓、官位、离京缘由等情况,皆上报到御史台和尚书省处,以备不时之需。
唯一出乎陆辞意料的是,原以为要寻空哄上一番,安抚好的赵祯,却未做任何纠缠,而是在未露面的情况下,就将奏章给批复了。
因陆辞此次返乡,纯粹是为看顾娘亲,并非是奉了差遣要去地方公干的,朝中自然也不会有任何贴补发放。
国库无缘无故固然动不得,私库倒是能做主的。
于是,赵祯虽未召陆辞入宫相见,却特意差了一可信的内侍,悄悄往陆宅里送了些钱财去。
陆辞得知后,既是哭笑不得,又很是感动。
别看赵祯为官家膝下唯一尚存的皇子,所处的环境,向来最为优越。但他却与赵恒的脾性截然不同:但凡得了什么赏赐,若是吃食,就只简单尝上一口,然后分给下人;若是金银绸缎,就收入库中,几乎从不动用;唯有得了珍稀藏书,才会爱不释手地先读上几遍后,也不急于妥善私藏,而是送去国子监,制作雕版后,刊印副本送入馆阁了 ,方将原本取回来。
东宫中的陈设布置,处处豪奢,皆出自赵恒之手,与赵祯的意愿毫无关系。
陆辞与他相处多时,自然清楚,这小太子别看沉默寡言,稳重内敛,但对于其父那些修建宫观,无端重赏臣下的铺张浪费之举,其实是很看不惯的。
现在专程从私库里取出些无需兑换,就可直接使用的钱财布匹,让内侍带到他宅上不说,还不与他见面,就明摆着让他一定收下,而不给谢辞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