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官发财在宋朝_作者:放鸽子(78)

2020-07-10 放鸽子

    3.范仲淹原为苏州吴县人,有四位兄长。范仲淹居末。

    其中,长兄早卒,失名无考;次兄范仲温,后与范仲淹交往密切;三兄范镃(或以为:当作范仲滋),进士及第,未及出仕,卒;四兄早亡,失名无考。范仲淹《范府君墓志铭》云:“先公五子,其三早亡。惟兄与我,为家栋梁。”

    4.范家家产:

    范仲淹日后有诗《岁寒堂三题》,即为苏州“先人之故庐”而作,证实范家在苏州留有家产。

    5.范墉正室陈氏,谢氏为范墉之妾 这点并没有明确的史料进行证明,但有诸多佐证,可详细看李丛昕先生的研究。

    以下列举:

    关于范仲淹“归宗复姓”,曾经受到族人阻挠。

    楼钥《范文正公年谱》(以下简称《年谱》)载:“至姑苏,欲还范姓,而族人有难之者,公坚请,云:‘止欲归本姓,他无所觊。’始许焉。”

    族人拒绝范仲淹复姓的根本原因是与财产有关,只有等范仲淹明确表示“他无所觊”之后,才同意其复姓。

    最终范仲淹将母亲谢氏安葬洛阳,而不是归葬苏州。

    关于谢氏归葬,范仲淹在写给他叔伯兄弟范仲仪信中有过解释:“昔年持服,欲归姑苏卜葬,见其风俗太薄。因思高曾本北人,子孙幸预缙绅,宜构堂,乃改卜于洛。”范仲淹乃宽容厚道长者,不愿过多批评苏州族人。

    一句“风俗太薄”,足见范仲淹对其的态度和评价,这一切又都与谢氏的身份和改嫁有关联。(《范仲淹研究》第一章第三节)

    6. 陆辞出的这两道墨义题,分别出自《论语·宪问篇第十四》和《论语·公冶长篇第五》。也是王栐在《燕冀诒谋录卷二》里收录的,北宋切实出现过的墨义考题。    起初陆辞只是想转移一下朱说的注意力,不再继续那个令人不甚愉快的话题,后见朱说迅速进入了状态,也不知不觉地跟着认真起来了。

    等连续考过朱说十题,都被他答对后,朱说便很自然地接过陆辞手里的《论语》,象征性地翻开几页,考校起陆辞来了。

    二人一问一答间,在外奔波了一下午的李辛,也终于回了邸舍。

    他连饭菜都不着急用,风风火火地就冲到陆辞房前,急急忙忙地叩响了门。

    陆辞与朱说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几分在兴头上被打扰的无奈。

    陆辞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请进。”

    李辛得了许可,立马将门推开,脸上还带着跑出来的红晕。

    看出他一副喜上眉梢的模样,陆辞挑了挑眉:“李郎今日的进展,似是不错。”

    李辛哈哈笑了起来:“多亏陆郎妙计,除却两家还在犹疑外,另外五家已欣然同意了!”

    庄园内共有庄户二十五家,他一口气就跑了七家,达成的更是超过半数,无疑让原还有些忧虑的李辛吃了一颗定心丸。

    “如此甚好。”陆辞莞尔:“我方才去了趟官衙,途经要闹处,替你瞧了眼扑买具体的时期,就在十月初一。牙人也已替你订好了,配身牌的虽要价高些,但胜在妥当。你如今进展顺遂固然是好,但也莫要疏忽大意,金银更是能早些备好,就早些备好。这是免得一旦收到那几家联手阻挠,说不定就将迟过那日了。”

    听陆辞已安排好了自己尚未想到的这些,李辛顿时感动万分。陆辞建议他雇佣价略高一点的具牌牙人,他当然也毫无异议。

    可听到后头,又忍不住担忧起来:“那几家人都财力雄厚,平时多有乖张跋扈,官衙之中又识得不少人,此番失利,难保日后不怀恨在心……”

    陆辞神色淡淡地打断了他:“虎口夺食,自是难求两全其美。只看李郎决心有多大了。”

    他口吻温和,面上也未露出丝毫不悦来,李辛心里却莫名一颤,呐呐地住了口。

    只再坐了片刻,就以一身臭汗、着急回房洗漱为由,不再打扰陆辞和朱说了。

    他出门后,朱说就皱起了眉,摇了摇头。

    陆辞将《论语》摆回书架上,无奈道:“瞻前顾后,喜形于色,难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