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定不让田秉去什么沙洲县,哪怕激怒普安郡王也没关系。
秋宝拿了帕子给他擦泪,安慰道:“爹别哭,等我上街,拿压岁钱给您买好吃的,再请个人回来杂耍给您解闷。”
田父擦去眼泪,抱住秋宝,轻声问道:“秋宝是想读书,还是想造瓷器?”
秋宝将两根小胖手指对在一起,低声道:“我喜欢读书写字,造瓷也喜欢的,但是家里欠了好多钱,我想跟着二哥去做生意挣钱还债,好让您和娘能安心养着。”
田父眨眨泪眼,半晌,长叹一声:“罢了,既然这样,就关了吧。”
田幼薇在门外听得这一声,眼泪跟着流了出来,她也舍不得自家的窑场,但现在,真的是不能不放一放了。
只期待有那么一天,还能再开起来。
商定这件大事,一家人顿时放下许多,商讨如何知会族人另谋出路的事。
虽说窑场是自家的,开或者不开都是自家说了算,到底许多族人和邻里都在田家窑场做工,突然说不做,等同砸了许多人的饭碗,还得有个交待。
初三日,田幼薇便和邵璟一同去把族长请了来,先和他说了这事,表明自家的难处和无奈。
族长老泪纵横,唏嘘许久:“以为躲过了战乱时期,以后就能长长久久了,没想到还是有这一天……”
田父陪着落泪,两个老人面对面伤心许久,族长开了口:“这事儿还得再和其他族老说一说,你的难处我们懂,大家伙儿未必懂啊。”
民以食为天,吃饭比什么都重要,族人多半接受不了会来闹腾。
于是几人又详细地商谈后续要怎么办,再把其他族老请了来,说到夜深才散了。
几位族老回了家,就把消息散了出去。
不出所料,第二天一大清早就来了许多人,借着拜年的理由,纷纷询问这事儿是不是真的。
田父不要年轻人出去接待这些人,他自己披挂上阵,将一双肿得发亮的脚露在外头,让那些族人看。
有些定力差的,当场就哭了:“有老有小的,以后靠什么吃饭呀……”
还有些混不吝的,坐在田家说什么也不肯走,非得田父再给他们找份工养家糊口。
田父不厌其烦,耐心地和人家说从前,说现在,说将来,田幼薇和谢氏领着喜眉她们一直在厨房忙活,只要赶上饭点的都供饭。
邵璟也没闲着,把能找到工做的地方一一说给大家听,还鼓励大家种地养羊做行商。
一连忙碌了十多天,田家人口水都说干了,忙得人困马乏,总算将众人劝离了田家。
然而整个田家庄也因此愁云惨雾,毫无正月里的欢乐气息。
田父的精神又萎靡了许多,谢氏则忙着指挥家里人收拾行囊。
田幼薇和邵璟早有打算,京城的房子是看好了的,这里一敲定,邵璟便写信给罗小满,叫他把房子定了,准备搬家。
元宵节,以往全家都要去余姚城里观灯的,今年谁都不想去,毕竟以后要常住京城,都想好好在家过这个节。
田幼薇带着家里的人一起做了几十个花灯,将家里四处装饰起来,亮堂堂的,很是喜庆热闹。
田秉挑了一对莲花灯,悄咪咪挂在他和廖姝曾经的新房外,在那屋里冷冰冰地坐了大半夜。
次日清早起来,谢氏便张罗着叫人把行李搬到车上,要往京城去——田父的腿越来越肿,再耽搁不得。
行李搬到一半,突然来了个人,和老张说了几句话,折身走了。
老张“噼里啪啦”往里跑,大声道:“老爷,主母,谢家大舅奶奶没了!”
田家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谢氏赶出去高声道:“哪个大舅奶奶?”
老张道:“是谢良表少爷的亲娘,刚谢家那边使人报丧,说是人没了,今天早上发现时已经冷了。”
田幼薇和邵璟面面相觑,前些天他们去看时,魏氏虽然病得重,却也不像是这么快就会咽气的,怎么突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