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尚书若有所思,目光莫测地盯着花瓶,他缓缓说道:“或许户部尚书这回弹劾韩友阳,并非是在针对我。而是在针对兵部的刘侍郎。户部尚书之子在刘侍郎手底下做事,只要刘侍郎出了事,秦大郎便能取代刘侍郎,成为新一任兵部侍郎。”
叶大郎说道:“可若是户部尚书调查到阿耶与韩友阳有利益往来,阿耶必定会受到影响!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手,先对付户部尚书!贪污抚恤金,足以让陛下震怒了!若是民间那些将士亲属,一同闹事,陛下为了平息民怨,必定会先彻查此事。如此,那调查韩友阳贪污受贿的事情,就能往后搁置了。我们也有更多的时间去寻找账册,销毁证据!”
礼部尚书面色凝重,他目光深深地看着叶大郎,出声说道:“大郎所言甚是。不过,此事有人比我们还着急。我们没必要亲自出手对付户部尚书。这个把柄,你派人送去刘府。刘侍郎会出手对付户部尚书的。”
叶大郎立马点头:“我这就去派人送消息到刘府!”
刘侍郎回到府中,心烦意乱,吃不下饭,喝不下茶。甚至还摔碎了几个茶杯。
刘夫人正在安抚刘侍郎。
“夫君莫急,再等等,总会查到户部尚书的把柄!”
“只怕我还拿到户部尚书的把柄,他就先拿到了我的把柄!”刘侍郎越想越烦,再次拿起一个茶杯,准备摔杯子。
刘府管家急匆匆地跑过来,出声说道:“郎主!有消息了!”
闻言,刘侍郎放下手里的茶杯,快速起身,出声问道:“什么消息?”
刘府管家拿出那封信,递给刘侍郎。
刘侍郎拆开信笺,浏览内容。
脸上的怒意渐渐被喜色取代了,刘侍郎仰天大笑,兴奋地说道:“好好好!真是太好了!户部尚书不是想对付我吗?我倒要看看,是谁先对付谁!”
刘夫人关切地问道:“夫君,得到了什么好消息?”
刘侍郎将纸递给刘夫人,他问管家:“这消息是从哪里打听到的?”
刘府管家告诉刘侍郎:“有人突然敲门,李三开门一看,门外没人,但是地上有一封信。便将此事告诉小奴。小奴觉得可能与郎主心烦之事有关,所以就快速告诉郎主。”
刘侍郎若有所思,低声说道:“肯定是今日与我喝茶的那几人,其中一人送来的消息。他们不想出手对付户部尚书,便将把柄送到我的面前,让我出手对付户部尚书。”
刘夫人问道:“那夫君要出手对付户部尚书吗?”
刘侍郎一脸狠厉,他咬牙说道:“他主动对付我,我为何要继续忍着?只要有了这个把柄,户部尚书死定了!我站出来对付户部尚书,其他与韩友阳有利益牵扯的官员也会开口帮我。”
刘侍郎突然指着管家说道:“过来!即刻去办一件事。”
刘府管家凑到刘侍郎身边,附耳听刘侍郎的吩咐。
次日,晏道书带着孩子们进城的时候,发现有些不对劲。
平日里城外的百姓会整齐有序的排队入城,可是今日,许多百姓聚在一起,不知道在做什么。
晏道书低头对三个孩子说道:“牵紧手。”
晏大郎跟晏二郎立马握紧晏三郎的小手,一辆防备地望着四周。
晏道书带着三个孩子凑过去,开口询问一位大娘。
“不知发生了何事?为何诸位都聚在此处?”
这位大娘一脸怒意地告诉晏道书:“这位周老翁早些年当过兵,在战场上杀了不少敌人,落了个左腿残疾。朝廷本应该每年发一笔抚恤金给他。但是周老翁从来没有收到过抚恤金!前几年,周老翁家的大郎,也上了战场,在战场上为国捐躯。朝廷理应每年发一笔抚恤金给周老翁一家。可是周老翁没有收到过一个铜板!你说可不可气?军户百姓为国捐躯,为国受伤,可是却得不到任何安慰!如今,这位周老翁的二郎生了重病,没钱救治,迫于无奈,周老翁才想进城讨要抚恤金!”
晏道书听了之后,神色凝重。他低声说道:“军户世代守卫边疆,保护百姓。朝廷怎能这样对待这些军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