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珠_作者:蓬莱客(501)

2020-07-26 蓬莱客

    姜氏在懿旨中说,她当时慎重考虑过后,以皇次子晋王成年,素日无过失,皇帝越长立幼于礼法不合为由,阻止明宗传位秦王。而这些年,目睹国家朝廷之种种变局,临终之前,思当年之虑,是非固然难以论断,但自己当日之举,却未尝不是武断。

    跪了上百人的殿前,悄无声息,众人皆是侧耳倾听,耳畔,除了宋长生念姜氏遗言的声音,再不闻半点异响。

    宋长生念完,眼眶已是泛红,顿了一顿,清嗓,最后望着对面的端王郭朗等人说道:“太皇太后言,明宗当日所留之传位圣旨,封于她的大棺之中。她去后,若国家安宁,便永不开启,待大葬之日,随她长封地下。而若国生大变,开棺取诏,天下臣民,当遵明宗遗诏,迎立秦王,嗣位承祧,继绍前烈。”

    他话音落下,殿前静默了片刻,随后便有大臣感而拭泪,念太皇太后临终,竟还如此为朝廷苦心安排。起先是几个人,继而越来越多,到了最后,泣声一片。

    风过,殿角的惊鸟铃微微晃动,和着低泣,碰触出了几声寂音。

    端王郑重收起太皇太后懿旨,看了眼瘫软在地,面若死灰再也说不出半句话的姚侯一干人,和郭朗等人商议了几句,命收监,随后便领着群臣上路,马不停蹄,一齐赶往皇陵。

    姜氏之棺,内外四层,最外一层,是为大棺。

    到了奉安殿,一番祭拜礼仪过后,在择定的吉时,请出棺椁,开启了最外层的棺盖。

    随着沉重的棺盖被徐徐开启,果然,里面露出一只秘匣,端端正正地放在二层椁的椁盖之上。

    众人屏声敛气,看着端王捧出秘匣。他打开,小心翼翼地从中取出一幅卷轴,摊开在了祭案之上。

    郭朗带着百官上来,亲阅明宗当年所留之传位遗诏。

    诏书本体黄帛,两端以玉卷轴,帛面为祥云瑞鹤隐纹,两侧各有一九爪盘云金龙。

    正是传位诏书的制式。

    而内容,也如姜氏遗言所讲,明宗意欲传位四皇子秦王。

    诏书之末,盖有两枚大印。一为国玺,一为明宗大印。

    照制,国玺由历代皇帝传承而下,而皇帝大印,则在皇帝死后陪葬。

    明宗在位四十多年,在场的许多大臣,对他的大印,再熟悉不过。

    这遗诏上的印,纹理鲜明,细节丝毫不差,正是当年明宗所用的皇帝大印。

    秦王继承大位,再无半点可质疑之处。

    端王手捧遗诏,带着众人出奉安殿,到明宗陵前祭拜,当时呼拜之声,震响原陵,惊得山鸟簌簌而飞。

    端王领群臣回到京都之后,又立刻将此事昭告天下,京都民众闻讯,无不沸腾。朝廷随后一番商议,择定了宗室和大臣代表,以六驾之车赶往河西,迎秦王归京登基。

    队伍出发离京之后,端王等人便就翘首等待。

    他们还不知道,这个时候,北方和西域的局面,又发生了改变。

    迎人的队伍,是在月初出发的。

    月末,端王收到了来自河西的一个消息。

    秦王并未踏上归京之路。

    他再次出关西行了。

    在那里,还有最后一场大战,正在等着他。

    ……

    北方的一个深夜,在东狄汗的大帐之中,肃霜汗收到了沈旸的死讯,又获悉东都也被破,再也无法成眠。

    一年多前,李朝姜氏去世,新帝平庸,朝中更无能臣。

    他以为李朝运衰,一切都已准备好了,于是发动了这一场规模巨大的南下之战。

    在他的设想里,铁蹄之下,李朝将遭遇河西陷落、北方沦陷的双重失败。而在他们的心腹之地,沈旸也会为他们插上一把锋利的透心之刀。

    内外同战,李朝不可能安然无恙。即便让他们最后侥幸逃过覆没的之运,河西和北方那大片他渴望已久的土地,也必将属于他们。

    他没有想到,李朝国运,依然未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