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珠_作者:蓬莱客(535)

2020-07-26 蓬莱客

    鸾儿歪着小脑袋,睁大眼睛,盯着绣像上那个面无表情人看了半晌,终于顺着父亲的教导,含含糊糊地道:“皇爷爷——”

    李玄度一笑,将儿子高高地抛了起来,随即一把接住。

    这是几个月前在马车里摔了他之后,父子之间多出来的一个瞒着菩珠的小秘密。表示他对儿子的嘉奖。

    鸾儿可喜欢了。

    果然,他在父亲那坚实有力的臂抱中舞着小手,咯咯地放声大笑,稚嫩而纯真的欢笑之声,顿时充满了这座原本显得极是庄严的大殿,连那几分森然之一都给驱散了。

    李玄度最后看了一眼绣像上的父亲,朝他点了点头,随即抱着儿子,转身大步走出大殿,迎向立在殿外正等着自己的爱妻。

    他跨出殿槛,红日也从她身后东方的那片山头之上升了起来,瞬间,满天皆是朝阳,将整座山塬染上了灿烂的金红之光。

    他一手抱着儿子,另手握住了菩珠的手,在朝阳里朝她粲然一笑,低声道:“走吧,回家了!”    他们的家, 是那座秦王府。

    李玄度登基后,并没有将这座旧日的秦王府邸改赐给别人,但也拒绝了某些大臣提出的重修建议。

    那座府邸, 依然还是他们大婚之初时的样子, 里面住了原来的管事, 另几名日常洒扫的老姆。

    因为太过忙碌了,登基之后, 转眼半年过去, 夫妇还未曾回到过这里一步。

    时令不觉入秋。

    往年若是有必要, 每年到了这时,是朝廷开始为采选后宫做准备的时候。收录名单、初步遴选, 到明年春, 正式开始采选。

    这日, 礼部尚书宋端,联名了几个大臣, 递上一道奏折, 建议皇帝陛下充盈后宫。

    他们递上这道折,除了那点子只有自己心里知道的小算盘外,道理听起来, 也确实十分充分。

    首先,《礼记》云,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其次, 皇家嫡系如今只剩今上一脉,皇帝陛下虽还年轻, 也早早立了太子,但迄今为止, 却只有这一个小太子,后宫只有皇后一人,形同虚设。

    所以,无论从礼法还是为皇帝广继皇嗣的角度来说,开立后宫,势在必行。

    何况,如今皇帝陛下登基也有半年多了,各项朝政渐渐步入正道,这个时候谈论开立后宫的事,也不算是突兀。

    这道联名折引经据典,言辞恳切,差点将尚书本人都感动得痛哭流涕了。谁知递上之后,竟没起半点水花。

    七八天过去,御前没有半点反应。

    这不大正常。

    本朝开国之后,太祖为鼓励大臣进言,也是为了督促子孙皇帝勤政,立过一个规矩:任何折子,所提之事,无论皇帝是否采纳,都必须予以回复。

    也就是说,这道折子,皇帝陛下要么点头,要么直接划叉,原路退回。

    皇帝陛下登基半年多了,虽日理万机,案牍累叠如山,但每日宵旰临朝,极是勤政,从未违背过太祖训示,但凡奏折,最慢三天之内,必有回复。似这样一耽搁就是七八天,还是头回。

    尚书不知天子到底是何态度,又不敢贸然催问,这日实在憋不住,下朝后,偷偷去寻宗正,问他可知内情。

    寻宗正问这事,也是另有一个目的。希冀能说动他,好加入游说皇帝陛下扩充后宫的队伍。

    谁知宗正一问三不知,被缠得狠了,道:“宋兄若不便直问陛下,何不向皇后进言?皇后贤明,必会赞成你的主张。”说罢背手而去。

    宋尚书怎敢真的拿这事去问皇后,但架不住私心里想让自家那位才貌出众的适龄孙女入后宫的念头,又等了三两日,这日随众入紫宸殿议事,散后,见皇帝的心腹侍人骆保送端王出殿,便跟在后头,待他送完端王,装作无意似地偶遇,停在宫道上闲谈两句,打听起自己当日那道奏折的后文。

    骆保起先一脸蒙,被他提醒,说是十天前的一道联名奏折,这才拍了拍脑门,哦了一声,恭敬地道:“想起来了,陛下当时看见了,叫我送去给皇后,说照皇后的意思办。我送去皇后跟前,没见着人,便放下了。过两日,听说皇后养的一只哈巴狗跑了来,不巧,怎么的就把尚书您的折子给叼到了窝里,待奴婢们看见夺回来,已是撕咬得不成样。皇后见了,很是过意不去,说宋尚书您位列九卿,德高望重,劳苦功劳,这把年纪了,还不愿告老休息,整日要替陛下分忧,她甚是感动。折子被那没眼力见的狗儿给咬成这样,不好还你,免得尚书您误会,以为陛下在打您的脸,她会另派个人给您回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