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陌生,带给袁军的是恐惧,带给大将军府的,却是振奋与鼓舞!
赵云对面前戒备的文丑一抖枪花——标准的礼节,可以看做是告诉对方,你再不动、我就先出手了。
接着……时隔数百年,在世人面前,超脱与金玉的区别,再次直观的展现了出来!
文丑的双锤抡动起来,也是虎虎生威,并且此时已经谨慎了起来,大开大合的风格中,也是有攻有守。
不过赵云此时银枪连闪,虽然七条白蛇之中,只有枪中白蛇只攻不守,其他五条精蛇是只守不攻、气蛇攻守兼备,但仅仅是这一条枪中神蛇,便足以令文丑左支右绌。
双锤每每落在赵云身周,都被五条白蛇纷纷一绞,便去了七分力……
三十合过后,一直被压制的文丑,直接被一枪挑落战甲的头盔!
麯义见状连忙催兵向前,对面的陈到、丁奉开口大骂的同时,也引兵迎上……
麯义这时也发现,对面这支军队,他之前没见过,武器……千奇百怪,有些怎么还拿着……那是竹竿吗?
大将军府的军队有多肥,麯义是早就领教的,而眼前这支不应该是针对大戟士的精锐吗?不是应该装备更精良吗?
怎么还有拿竹竿、拿草叉的?
也来不及多想,麯义对于大戟士,还是有绝对的自信——这种地形下,只能正面硬刚……我大戟士短兵相接又怕得谁!
() 狼筅,一种很接地气的武器。
最早出现于明代中期的矿工起义军中,和种种起义军武器一样,有着取材方便的优势。
形象上类似于长枪,前端锋锐,不过与长枪不同的是,不仅长度更长,而且“枪身”周围有数层多刃形附枝,呈节密枝坚状……
简单说,最初的狼筅,其实就是毛竹——竹子前端削尖,同时保留竹身的枝杈。
虽然因为长度、以及周围的枝杈,而显得笨重,但却有其固有优势。
后在戚继光手中,狼筅绽放出了光彩……
屡屡在倭寇手中吃瘪的明军,终于在戚家军的鸳鸯阵下,找回了颜面!
自成军起,一扫被倭寇以少胜多的颓势,初战台州,十三战连胜,杀敌数千、溺毙无算……
可以说戚继光的鸳鸯阵,对阵倭寇的时候,克制效果更甚于大戟士对轻骑!
那些倭寇是什么人?
一群身手矫捷、有倭刀之利的亡命徒!
不可否认的优秀单兵素质,令明军最初屡屡吃瘪,然而……在戚家军横空出世后,直接被打得没脾气。
而鸳鸯阵的核心,正是“狼筅”。
鸳鸯阵有诸多变种,其中最常见就是“两才阵”,对抗倭寇时最基础的配置,通常是最前面两位刀盾手,刀是短刀、盾是大盾,主防御掩护;其后是两名狼筅手,也就是持狼筅,倭寇近则扫其面,主干扰;再后是四名枪兵,主进攻;最后是两名镗钯手,也就是拿着类似于三叉戟的武器,主骚扰;最后是一人持火器居最后……另外队长一人,负责指挥。
以矛盾配合、长短互补为核心理念。
“狼筅”的优势,在对抗倭寇时尤为明显。
持有倭刀的倭寇,主要攻击方式就是劈砍,而当时的倭寇又都是有些家底的亡命徒,他们的倭刀、就是他们自己的身家性命,自然远远强于一般军队的制式武器,加之胆气上差距,明军经常被以少胜多。
不过“狼筅”解决了这一问题,狼筅扫过去的时候,一来可以阻挡视线,二来“枝丫”可以抵挡劈砍之势,三来……则是心理上的,躲在“树枝”后面,可以为我军壮胆,而敌人视线受阻,心中反而要胆怯几分!
此时倭寇被狼筅挫锐的话,则长枪手前刺,俯身想躲的话,也有刀盾手砍向下三路,即便想要从侧翼绕袭,镗钯手也可以发挥阻挡的作用——这种类似于三叉戟的武器,不是为了戳人,主要功能是架住倭刀。
只要对方的被防住,立刻就有长枪手补刀,后面还有持火器的远程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