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因为这对于荆州府来说,是切身大事,加之……刘表似乎还有些其他想法,所以才着重宣传,甚至连长沙民间,对于刘琦的骁勇善战,都已经人尽皆知。
黄忠对此的第一反应就是惊诧,同时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刘磐之前会对自己的战绩如此不满——货比货得扔!
对于刘琦,黄忠只是见过几次,连话都没说上过,而对于孙策和周瑜,黄忠却正面对阵过。
之前孙策和周瑜,驻兵在柴桑练兵的时候,占据着荆南的刘磐,做主进攻过几次。
不过当时黄忠刚将儿子送到金陵,又是主动进攻、并且是刘磐亲自督军,故而黄忠只是出工不出力,最终刘磐小败几场便扫兴而还。
以黄忠对孙策、周瑜的了解,还有之前感受到的,将军府军队的成色……这刘琦是真的一鸣惊人,还是其中有诈?
不过无论是哪种可能,黄忠都说不上什么话,而且想来刘磐所言与此事无关。
除非刘磐和刘表脑洞大开到,认为刘琦能够就此一胜再胜,三月平江夏、半年定荆南,一年后横推大将军府……
相比之下,第二个消息,才是真正的“天下震动”——曹操,在延津击败了袁军,甚至差点令袁绍留在了黄河以南!
() 近代史开幕之前,在华夏大地上,北方政权南渡五次半,五次成功的一统,分别是晋灭东吴、隋灭陈、宋灭南唐、元灭南宋、清灭南明……还有“半次”,是金国在南宋建立之初过长江追杀赵构。
最后赵构逃到海上数月,才免得再来一次靖康耻,金国在此期间虽无往不利,但最终并没能彻底占据南方,而是与“顽强”的赵构签订了合议。
而南方政权渡过黄河平定北方,在近代之前,只有两次半,第一次就是曹操灭袁——对于白图来说,曹操是在北方,但是对于袁绍来说,曹操可是在河南。
另一次就是朱元璋北伐,至于剩下的那半次,则是东晋在淝水之战后北伐,最巅峰的时候,也已经重新占据了邺城,眼看有平定河北的希望,不过随着主事的谢玄病死、刘牢之又因为打了一次败仗被朝廷召了回去,河北没多久便再次沦陷。
如果说长江、淮河是江南的贴心小棉袄、护心铁甲的话,那么相比之下,黄河对河南显然并不友好。
其一是黄河的河道、河床,基本无法水战,而且以东汉的天气,冬天的黄河完全可以跑马渡河;
其二是黄河南岸没有任何战略支点,不像长江以南,下游有金陵、上游有武昌,淮南也有合肥,河南相比之下,完全是一马平川,面对河北的战马之利,很难硬气的起来。
这也是后世北宋受制于燕云十六州不在的原因……
袁绍此时占据青冀幽并四州之地,论人论地,乃是诸侯之首,远胜自黄巾之乱后,日益凋敝的中原。
如今以泰山压卵之势而来,哪怕是白图,也不敢说曹操一定能如剧本中一样取胜。
建安五年三月,袁绍“百万大军”调集黎阳,强渡白马津,望兖州白马县而来……
“百万”自然是有诈称的成分,不过以大将军府捕风卫的调查评估,三十万军队还是有的,其中骑兵五万——比将军府幕僚之前预计的三万还多出大半!
仅是专门的骑兵机动部队,就有近三万,还有与其他兵种策动的两万。
在这方面财大气粗的袁绍,手下的每一支步战军队,都有少则数百、多则上千的骑兵作为尖刀。
而曹操在白马县,号称集结军队五十万,实则是八万从各地调遣的军队,以及白马县当地的守军,同时也随时准备着透支白马县的人力……
坐镇的将领,乃是曹操麾下大将夏侯惇!
如此大规模的战斗,在白马县城是无法展开的,双方是在白马一带的黄河沿线,结寨十余里,数个小战场交锋……
据说当时袁军埋锅造饭时的炊烟,在上风向的话,都能将曹营熏得乌漆嘛黑。
然而就在曹军风声鹤唳之时,主营的帅台上,夏侯惇每天大马金刀的坐在帅座上,威风凛凛的遥望袁军,时而面露哂笑,就像是在看什么不值一提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