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姬三国_作者:绅士东(626)

2020-07-27 绅士东

    没错,袁绍现在很愤怒。

    原本袁尚的死,给了他很大的打击,不过死都死了,袁绍也不可能再打废长立幼的主意,袁谭虽然在青州也吃了败仗,但却越发得到重用,尤其现在袁绍病重,冀州的兵权也逐渐的移交给他。

    甚至袁绍还有点庆幸,还好青州也败了,不然为父的面子放在哪里?

    然而现在这是怎么一出?

    老子还没死呢,你们就当我不存在?

    还敢勾结许攸,在我眼皮底下搞这套?

    许攸的家人赦不赦免不是重点,重点是……你拉拢许攸是想要做什么?等不及了吗?

    一念及此,袁绍虎躯一震、虎目一瞪,王霸……不,是病灶之气一涌……差点背过气去。

    将逢纪吓得半死,袁绍要是现在就背过去,自己也可以殉葬了。

    不过最后袁绍还是顽强的将这口气儿捣了上来,一面让正在收拢冀州兵权、抵抗曹操北上的袁谭,不许回邺城来,一面将邺城的兵权交给了审配和沮授,同时让郭图回家“禁足悔过”。

    也正是这时,麯义终于回到了已经大变样的邺城……

    在袁绍所剩不多的理智里,感觉许攸还是比郭图有用的,不过留许攸在邺城他又不放心,于是……袁绍心思一动,合计着许攸不是要奇袭许都吗?

    去!赶紧去!

    正好麯义回来了,你们俩给我奇袭许都去,反正别留在邺城!

    ()    许攸离开邺城时,心里是有些不爽的,但是相比于历史上那次反水,这不爽有限……

    袁绍并没有下令将他的家人抓回去,而且……奇袭许都,的确正是许攸的献策!

    现在许攸只是不满,袁绍投入的力量太少,以及表达出的些许不信任、或者说是忌惮。

    麯义大大戟士,本来只剩下百来人,回到邺城之后,也只是从各个军队抽调,补充到三百人,而这就是奇袭许都的全部力量!

    原本麯义也觉得,是因为自己之前在南阳的表现,令主公有意为难他,根本没得搞。

    不过许攸的能力,的确并不与他的人品成正比,而且尤为擅长这种暗中捅人腰子的策略!

    居然真的被他想到了办法……

    那就是利用黑山军当时的迁徙,先是混在黑山军里,之后分辨出能够策反的渠帅,直接李代桃僵!

    这样一来,既可以掩人耳目,而且还获得了“炮灰”。

    毕竟只有精兵,是无法攻城的,哪怕是在平地上,能够以一挡好几十、全战将组成的大戟士也不行!

    而黄巾军无疑是最好的炮灰,成本低、不需要训练,并且黄巾力士就拥有部分抽取人力“训练”黄巾军的功能,不需要黄天姬,这也是为什么黄巾之乱时,黄巾军四面开花的那么快。

    很快许攸便发现了陶升,判断出这位曾经的内黄县吏,原本应该只是想“杀人放火等招安”,于是果断的递出橄榄枝,双方果然一拍即合。

    同时许攸作为当初和袁绍、曹操一起混洛阳的年轻才俊,在朝中自然也有不少门路关系,在与陶升合流之后,还暗中与许都联系……

    当初天子东归的时候,袁绍麾下仅仅对是否“挟天子”做过辩论,老实人沮授就是“挟天子”派的,但是郭图、淳于琼等人,都认为“挟天子”之后,会带来名位与实际操作上的掣肘,因此而反对迎回天子。

    那时候的袁绍,可比曹操要嚣张得多——曹操在名义上,好歹还是“奉天子”,而他们已经讨论“挟”的问题。

    不过这并不影响,许攸去许都“信口开河”,一副自己是忠于汉室的架势。

    刘艾、种辑等人虽然不完全信得过袁绍,但是在曹**迫日甚的情况下,双方的合作也是水到渠成的。

    刘备则是一面答应许攸,配合将汉帝送往北方,一面积极准备趁乱从徐州出兵……同时千叮咛、万嘱咐,此事不能让董承知道,以免他坏事!

    许攸也并不信任刘备,只是对他来说,先破许都也是最重要的,不然阿瞒怕是要把袁绍怼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