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姬三国_作者:绅士东(788)

2020-07-27 绅士东

    只是参加科举的时候,潘濬也未尝没有“让你们见识一下,我们荆州儒生的厉害”的想法,结果……礼科虽然拿了甲,但未入前三,在他看来根本不值得吹嘘。

    但是!

    在刑科上,潘濬居然拿了榜首!

    一来自然要归功于潘濬认真复习,《楚律》背的滚瓜烂熟,二来……潘濬的历史评价可是“为人聪察”、“有机理”,也就是这个人善于观微推断,并且逻辑思维很强。

    在那些奇葩的罪名推论题中,潘濬是少有的能够滤清思路、正确归罪的士子,这可不是背明白《楚律》就能做到的,而在推理题中,潘濬的表现也十分突出。

    刑部榜首,当之无愧……

    只是潘濬见到发布的成绩之后,心中滋味很复杂。

    当初的“杀一人如杀我父”的直接诱因,就是白图整肃军纪,坚持斩首为祸百姓的将领,当时虽然还没有《楚律》,但却是《楚律》前身的“扬州约法”的代表性事件。

    现在作为宋忠的学生,他在礼科表现只是普普通通的拿了个“甲”,却在刑部拿了榜首。

    恩,不知道宋忠知道后,会不会再作赋一篇……

    ()    楚国的第一次科举,影响力无疑十分巨大,但是距离自然而然的发动“咸使知闻”还要差一些,白图也没有刻意推动。

    按照虞姬的预计,如果能够一统天下,或是令科举更加深入人心,应该就能够直接用“咸使知闻”来公布结果。

    虽说没什么用,但是……有牌面!

    即使是现在,科举结果发布之后,也有无数人涌出金陵,向各地扩散消息,官面上也有信号塔开始向外传递消息。

    过几天宋忠就会知道,自己的学生在刑科夺得榜首,不知道届时会不会很“惊喜”。

    不过对于潘濬的榜首,白图很信得过,和宋忠不同,潘濬在没有白兔效应的历史上,虽然算不上亮眼,但也可谓功成名就。

    原本历史上,宋忠在刘琮投降曹操时,负责送降表,中途被关羽活捉,刘备虽然碍于其名声没有加害、将其释放,但却斥责其无耻,并且因为宋忠之子日后牵扯进了魏讽反曹丕的谋反案被株连,宋忠在魏吴两国也都名声不佳……

    而潘濬在历史上出仕吴国后,不仅有文功武勋,并且在孙权宠信权奸吕壹的时候,屡次直言力谏孙权、斥责吕壹,见孙权无动于衷后,甚至设宴百官,准备亲自在家中诛杀吕壹。

    故而后人对其多有赞誉!

    逻辑清晰、推理能力强,还为人刚正,或许他在原本历史上,只能算是中流的军功无法彰显,但是放在刑部的位置上,白图很放心。

    刑科的第二、第三,分别是贺齐、陈矫,也都是刚正不阿的性子,并且都是楚国“土著”,贺齐出身会稽郡,早年曾任郡吏,诛杀了另一名依仗山越附从,平日为祸乡里的县吏,并且带人平定了事后出现的山越为乱;

    陈矫则是徐州广陵人,如今同样在楚国范围内,不过在历史上是出仕魏国,出任重要的魏郡太守时,发现因为正值乱世,魏郡普遍存在有案不审,全都关起来了事的做法,于是整顿刑讼,理清了魏郡羁押了不止多久的大小案件……

    刑科的前三名,白图很满意,但真正令白图惊喜的,是军科的第二郭淮,以及户科的第二步骘!

    倒不是这两人比法正、诸葛瑾更加亮眼,而是因为这两人是各科前三中,唯二非楚国出身的士子。

    郭淮是并州太原人,太原郭氏已经够得上世家的级别,这次郭淮是只身南渡,不过之后将迁一部分族人来楚国定居——相当于甘氏和甘宁的情况。

    步骘是徐州下邳人,历史上步氏在徐州曹、刘、吕布大战的那几年,迁徙到了江东,只是如今在“白兔效应”下,徐州除了被曹操祸害过一次,之后一直在刘备的统御下,还算安定、步氏也没有南迁。

    不过步骘这次也参加了科举,而且正准备举族南过淮河、迁入淮南!

    毕竟下邳距离淮南也只是一水之隔,原本步氏在淮南也有不少产业,在寿春还已经开了几家工坊,迁起来也不是很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