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姬三国_作者:绅士东(821)

2020-07-27 绅士东

    只要价码够高,肯定是能够买到的……

    不过这次有些不同,因为之前和礼部商讨的时候,就有户部的主簿在场,所以达成的交易许可中,本身就规定了魏国至少能以“三千万钱”的价格,买到一艘楚国海军现役的主舰。

    三千万钱,指得不是汉五铢钱,而是楚币……

    其实最近半年,已经很多诸侯都发现,楚国在力推货币交易,而这货币正是“楚币”。

    一直以来,因为后汉的商品经济衰退,而且每逢乱世,诸侯都会例行私铸坑爹版的劣币,所以“以物易物”才是大宗交易的主流。

    此时铸币有没有什么抵押物的说法,本身是用铸币用的金属、也就是“铜”来作为货币价值的兜底。

    然而在历史上,三国时期魏蜀吴比着铸钱,而且动辄“当百大钱”、“直万大钱”——也就是在铜钱上,直接铸个百、千、万的字,就规定这一枚可以当成千上万枚使用……

    当然,强行规定也没用,事实上到了民间,这些百千万的大钱,价值会剧烈下跌,同时留下断壁残垣的货币交易体系。

    不过要商品经济真正复苏,货币体系必须重新建立,所以白图开始着手铸造楚币,且逐步在交易中只认可楚币!

    而其他诸侯如何获得楚币?

    自然楚国对于各类马匹、矿藏等等,也都是明码标价的以楚币征收。

    另外还有恒定的百钱一石收购水稻、麦子等等粮食——楚国的储粮主要靠官方、半官方的大农场,对民间的收购只是为了粮价不跌爆,像是今年因为粮价上涨,朝廷就没有额外收购到太多粮食。

    对楚币各方诸侯都验证过,也是铜钱,而且是成色很足的铜钱,以重量来说,虽然不到五铢钱、但也有四铢以上……堪称良心币。

    当然,楚国对外的说法是,楚币一钱属于“一铢钱”。

    历史上在经历过诸侯乱币之后,“五铢钱”一度被认为是正统的象征——也就是铸造的钱币有“五铢”这么重——“铢”也是一个重量单位。

    肯铸造五铢钱,会被认为是负责任的势力。

    按照汉制,十六两为一斤,二十四铢为一两……

    汉代一斤约么是后世的半斤多,五铢也就是3克多些。

    而白图对于这些仪式感满满,但背后都是反人类的混合进制已经受够了,从楚国建立之初,就开始重新规范度量衡。

    楚斤和汉斤变化不大,只是特地在各县都重新铸造了标准砣,算是重新精确,相当于后世的半斤、250克。

    之后十两一斤、十铢一两,也就是一株相当于2.5克,同时最小的楚币,也正是以一铢为规格,也算是向民间强推“楚铢”与“十进制”的概念。

    甚至特地还铸造了一当十的“大钱”,不是为了省铜,因为大钱的用料也是一两、小钱的十倍……

    至于防伪……主要是靠在铸造中,加入微量其他金属,而且铜钱的伪造成本本身就很高——真用同等重的铜来铸伪楚币也意义不大,毕竟铜本身也是贵金属。

    加上对国内发现铸伪币,立斩不赦,发现外来伪币直接下调诸侯交易级别的重罚,伪币问题也不用太担心。

    另外楚国依旧认可主流的一金万钱——一斤黄金,可作为万钱使用。

    不过仅认可真正的黄金,而不是黄铜……实际上汉代的所谓将“黄铜”称为“黄金”,也仅存在于封赏的时候,这样听起来好听些,另外就是铜钱作为钱时,会被称为“金”。

    实际上一斤黄金,兑换相当于百斤铜币的比例,在秦代时就是存在的,这指得也是真正的黄金,汉代人是能够区分金与黄铜的……

    只是汉代的金价,其实很低,才仅仅是换得百倍重的铜钱。

    另外楚国还认可,不是很主流的“三银换一金”,这是前汉时持续了很久的主流兑换比例,三斤白银,可以换取一斤黄金。

    算是白图在为银币交易铺路——以铜的储量,作为交易金属,迟早有不够的时候,不过有亶州,银币可以放心大胆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