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姬三国_作者:绅士东(847)

2020-07-27 绅士东

    甚至最初还有官员愤怒的想要辟谣——说的这都是什么屁话?

    不过辟着辟着,似乎都得到了什么警告,纷纷偃旗息鼓。

    一时间,楚国山雨欲来,民间百姓甚至已经脑补出,楚王与朝中衮衮诸公的愁眉不展……

    如果换做是其他诸侯,无论是魏王还是齐侯,民间出现这种论调,现在肯定都已经惶惶不可终日,人心不稳、甚至是思变,各方各面都被挂上debuff!

    然而在楚国,“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论调出现之后,无论是扬州故地,还是荆州新府,各地响应征兵的积极性,都有明显的提升……

    甚至有为了补贴家用,今年没有回乡的青壮,主动前往炼铁锻钢的官坊,希望能够做义工,多为楚国炼出一把刀的钢也是好的。

    作为楚国的中枢,对各方面反应最敏感的金陵,经过一个月的发酵,百姓已经有明显的请战情绪!

    更有甚者,开始非议礼部对汉室朝廷的态度,要求楚国与汉室彻底决裂。

    最终城卫不得不逮捕一批激进者,不过没几天就放了出来……

    汉室四百年江山,百姓都是念旧的。

    不过……念旧的最好催化剂是“今不如昔”,反之亦然!

    如果是经历风雨飘摇、人命不如狗的数十年乱世,百姓一定人人思念故朝,将汉时权贵酷吏的盘剥、皇帝的无道,都暂时从心里屏蔽。

    然而在大家的生活,眼看有所起色,正准备躬逢盛世的时候,有人跳出来要灭楚?

    故朝?什么故朝?都是敌寇!

    原本楚国虽然不强调,自己是汉王朝的属国,但实则楚国百姓,对汉室也是有一定认可度的,所以楚国从来也不会在明面上否定这一点,最多是通过戏曲等手段,潜移默化的影响。

    比如给大家讲讲《绛侯传奇》,令大家扼腕一下绛侯世家的结局,比如给大家讲讲《楚汉之争》,科普下高祖的经典操作,比如讲讲《霸王别姬》,唤醒下楚地对楚霸王的追思……

    讲故事的角度不同,就能够讲出不同的故事。

    儒家精髓,春秋笔法,无外如是。

    当然,故事归故事,百姓不会无缘无故对那些王公贵胄有什么同理心,只要让百姓得实惠,杀兄弑父都不算事儿。

    根本上依旧是在楚国治下,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令普通百姓对“汉”的认可度越来越低。

    而这一次更是史诗级的暴跌……

    原本还有文化人,评价楚国的戏剧,对汉室的抹黑太过,然而从今之后……只能偷着说。

    作为农耕文明,百姓是不愿意打仗的,打仗不如种地令人开心快乐。

    即使楚国之前,一直着手提升军队的荣誉感,也就是以近代化思维,以“情怀”来维系军队的凝聚力——首次将基层战将,都拔高到了“荣耀”的范畴内。

    然而楚国的百姓,依旧不会是好战的,这是农耕文明的共性……

    不过作为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刻在了骨子里的文明,不好战、不意味着永远反感战争。

    楚历三年岁旦,白图白天例行在金陵城中,亲自参与花车游行、与民同乐的时候,发生了一起骚乱——无数百姓,无视楚国在推广椅子后,已经提倡废弃跪礼这一套,纷纷拜倒在白图的车驾前,请战益州!

    此时在普通百姓的认知里,汉中如果灭亡,蜀侯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楚国……

    而楚国之所以没有先下手为强,是因为楚王的仁慈义善、是因为朝野之中,依旧有人心向汉室。

    如果再这样下去,蜀侯就将在面对楚国时,拥有大优势、也将展露出自己的獠牙!

    所以有无数百姓,自发的向楚王请战,希望楚王听到大家的声音,知道楚国百姓不畏一战……

    当然,其实也可以看出,汉室在百姓心中,依旧是有些地位的,哪怕已经只差几根稻草——至少在这一刻,普遍请战的目标,依旧是“蜀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