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不仅是其他地区的豪族,连平民都在接受着这一点——楚国的工坊新贵们,开始主动对外宣扬“楚国的生活好啊、真滴好,楚国的生活棒啊、真滴棒”,手段包括且不限于传播“楚地神剧”、“楚地神曲”。
原本礼部暗中的确养了一批专门在楚国之外,乡野中演出的演出队,然而现在……更多新贵主动拿钱养的演出队、戏曲团出现。
就为了吸引人口移居——直接将主动来楚国的外地平民“弄”来,可以省下一大笔给当地世家豪族的钱财!
不过这些“炫富”,也是在“露富”。
各地世家豪族越不平衡,其他诸侯想要“效楚革新”的阻碍、也就会越小,甚至迟早当地的士族,会逼着他们“效楚革新”!
当然,“效楚革新”也不是说效、就能效的,且不说其中需要的技术支持,哪怕是楚国现在,都因为自己的人力成本而难受……
而且落后于楚国的,人力成本哪怕没有楚国这么高,但也会被带动起来的一些,到时增加的人力成本,也会给他们的发展带来巨大掣肘,毕竟楚国的人力再贵,至少楚国也富有,这也是强者恒强的惯性。
秦宓在和祢衡一同前往江陵,再从江陵继续顺江前往武昌、金陵的路上,也没有放弃沿途观察楚国情况,并且在交谈中尽量打探有用信息。
期间秦宓也怀疑过,祢衡究竟是来迎接自己,还是背负着气死自己的使命前来的。
如果真是后者的话,秦宓宁愿楚国派人煮了他……
祢衡虽然是大阴阳家(大雾),但是并非嘴没有把门的,并没有透露机密给他,真的要说什么,也是七分真、三分假。
不过在交战后勤投入方面,祢衡的确是实话实说的,毕竟这种事情将来很容易判断,都是楚国的基本信息。
甚至像是魏国、齐侯,应该早就已经打探到。
然而秦宓的第一反应是不信——这比没有这些船只、纤夫车的时候,还要高了许多!
换成是益州府来做,都不需要这么大的开销……
旁的不说,按照楚国的人力成本标准,一个普通民夫,在武当县的水利工程干上五年,卖足了苦力气、受够了罪,五年之后回乡,至少也是个能一年购置几套新缎子衣服、能顿顿大鱼大肉、能让儿女读书的富户。
当然,这种“富户”在其他地方,能买得起仆人,在楚国不仅买不了,也请不起……
() 秦宓在荆州往扬州而来的路上,听说了一个大消息……
楚国礼部博士王肃,在江陵附近,发现了一处有孔子亲自篆刻的手稿的遗迹!
孔子来过楚国郢都、也就是现在江陵城,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不过……为什么还会留下手稿?还特地设计了妥善保护、以待后人开启的“遗迹”?
这究竟是先秦楚国的习俗,还是儒家的算计?
总之这一在内行人看来,莫名其妙的遗迹考古,发现了孔子的手稿。
如果仅此而已的话,还不算什么太大的新闻,即便有所怀疑,最多也只是背地里嘀咕两句,楚王这是想要“祥瑞”……
然而之后令人震惊的“操作”却接踵而至,在孔子的手稿中,分明记载着从另一个角度解析的儒学理论。
解读之后发现,“孔子”在这手稿中的意思,分明是阐述“仁者爱人”与“与时俱进”……
“仁者爱人”这个词,此时孟子提出,并且加以引申,而白学在最初的时候,也正是打着孟子的招牌——从白图写出“人之初,性本善”开始,就被认为是孟子流派的大儒。
只是后来白学越来越偏,甚至被一部分儒生所抨击……
而现在发现的孔子手稿,却分明是在说,孔子生前也认可“以人为本”的想法,只是受制于时代,所以提出了以礼与仁为核心的学说。
同时孔子也相信,只要后世的儒生,能够秉持“以人为本”的心,一定能够溯本归源,更好的传承儒学。
秦宓在得知这一手消息之后,整个人被说得一愣一愣的——老儒生,你是否有太多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