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图为了楚民的膳食营养,命工部研究过哪些地区适合耕作各种蔬菜,之后由民部负责普及,现在小有成效,所以楚国也有不少地方,在原本休耕的空档种芸薹。
另外就是经济作物比较吃香,比如甘蔗、茶、中药、山菌类,以及同样现在还没有的烟草。
并且在矿产方面,南中在华夏文明中,无疑是相当优越的地区。
在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南中就是盛产金银之地……
总的来说,南中并不适合农耕文明,尤其是小农经济——如果要自给自足的话,那么经济作物的性价比也会降到极低,而自给自足系列的水稻、小麦、桑麻……在南中的种植效率很感人。
因此搞经济作物、开发矿产的话,在南中还有出路,想要将这里转化成小农经济,那就不是神农精华能解决的,这也是为什么南中地区长久以来,虽然受到华夏文化熏陶,但始终没有彻底合流。
楚国要解决这一问题,比之前汉王朝,要多出一桩优势,那就是已经基本抛弃小农经济,只要修出路,并且提高南中的经济作物产出性价比,以及优越的矿产资源,这里完全可以靠交易,将日常所需“吸”过来。
而相比于后世工业化之后,现在楚国最大优势……自然就是人口!
整个楚国才一千多万人口,而南中地区,汉夷不过百万,因此完全可以先将有限的人口,集中在几个少有的交通“较为”便利、土地“较为”适宜耕种的地区,不用和太偏僻、太深的大山较劲儿。
否则如果是十倍、百倍的人口,再想要转型,那就更加困难!
然而即便如此,不买“楚学”账的人也有很多,哪怕陈宫、高顺、沙摩柯的拳头够大,也有不少部族,秉持着“惹不起、躲得起”的态度,不断向北迁徙。
这也正是这次益州“南蛮之乱”的次(gen)要(ben)原因……
至于主要原因,则是益州南部的许多大族,都在借机煽风点火,甚至亲举反旗。
因为这两年“楚货”不断涌入,而且还是找了蜀侯作为“经销商”,因此作为益州大族根本的蜀锦、井盐产业,受到了很大的挫伤!
哪怕刘璋接受了张松的意见,将这部分利益分润出来,但是……
这些大族又不是小店面——隔壁的烤串便宜,我们直接去隔壁进货?那穿串工怎么办?
小店面可以把穿串工辞退,但这些大族下面,那么多张嘴要养,可不是纯粹“商业利益”够大,就能够弥补的!
因此现在哪怕楚国不动,刘璋也已经焦头烂额。
既然硬气不起来,自然对邓芝也只能好生相迎……
() “楚国乃是上邦,楚王更是诸侯之望,怎能如此轻毁契约?”郑度在宴席招待过邓芝后,对其“质问”道。
质问的自然是楚国的军队,没有按照约定的时间撤离的事情。
只是……这都已经先宴请过,这“质问”显得很没有力度。
对邓芝震慑更强的,其实是跪坐——在楚国坐椅子好几年,无论正式场合还是私下里,基本已经看不到跪坐,早就已经习惯,忽然又跪坐起来,还真有些腿麻!
邓芝一边隐晦的挪了挪姿势之后,一边从容的说道:“非是我大楚毁约,而是我方已有充分证据表明,是蜀国雇佣海寇掠奴,期间对楚国的海外疆域屡屡侵犯,甚至攻击我大楚海军。”
邓芝说话之间,连眼睛都不眨,一如当初楚国人信誓旦旦的说,刘璋要先平汉中、再灭荆楚一样。
“绝无此事!我主亦是仁义之人,岂会如此行事?何况海寇皆是魏人,与我益州山川相隔,如何能交易奴隶过来?此事显然是魏国所谓!”郑度全然拒绝承认,并且指向魏国。
而一旁的刘璋,早就被嘱咐,先交给郑度来应对,此时也不开口,只是装作高深莫测的样子坐在首位,偶尔看看另一边的张松。
“哦?这么说蜀侯是终于决定,要废除奴役卖身制度?”邓芝惊喜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