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如果真的楚国以属地为准则,比如“凡魏国出身学子,一率驱逐”,那么对楚国的声望同样是一种打击,毕竟很多民间自发前往楚国的学子,很多都是真的对楚国和楚学,有所认可、崇拜。
这些人也被驱逐的话,其实是楚国在驱逐自己的潜在人才,并且如果楚国将那些寒门、或是并非诸侯排遣的士族子弟驱逐,定会失去一部分人心。
甚至还有幽州凉茂这种情况……
总不能将其他人驱逐,唯独留下凉茂这种,暗地里与楚国有“合作”的士族的子弟吧?
那就不算暗地里了吧!
因此魏、齐、燕的判断,都是楚国会驱逐官方派遣的这部分,并且对民间学子也加大审查力度、隔离出核心学科,而不会一刀切。
毕竟楚国在“敌国”的路人缘,也是楚国的最大优势之一……
此时在徐州彭城,今年没有被宣到长安的刘备,也在和一名羽扇纶巾的年轻人,在讨论……或者说是感慨楚国之事。
比襄平更加明显,在彭城高耸的城楼上,更能够看出今年街道的热闹。
毕竟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刘备是不愿意太苛待百姓的。
看着这一幕,刘备心里却有些惭愧,毕竟他心里清楚,眼前的“盛景”,并不是他缔造的,而只是借了白图的光儿。
“主公是在叹息楚国?”年轻人……也正是白图失之交臂的诸葛亮,这时轻摇羽扇的问道。
虽然就是为了诸葛亮,刘备才特地生了火炉,但是该摇羽扇,还是要摇!
“不错,想当初我与白公,也曾相谈甚欢,如今汉民福祉,也有八分要归功于白公,奈何、奈何。”刘备说着,无奈的摇了摇头。
“主公既有此心,与其叹息,不如准备好,等天下一统之后,做出九分、十分,乃至于更多,以奉天下。”诸葛亮在一旁半是开解、半是激励的说道。
对于楚国的技术,诸葛亮很认可,对于白图本人,诸葛亮也至少有七分是尊重,另外三分也并不是蔑视之类的情愫,只是单纯的不认同。
主要是对于楚学……诸葛亮觉得要辩证,而且要大为批判的来看!
无论刘备还是诸葛亮,倒是没想过,能直接弄死白图,而是想要尽最大的努力,将天下掰回到主旋律上来——汉室正统的主旋律。
在此基础上,创造更多的福祉,也是他们的期望与愿景。
对他们来说,现在要做的更像是前汉时的几次削藩……
刘备也没有在这感叹上多深入,毕竟他如今也是一方雄主,并不是轻易就迷失目标、还需要别人开解的人,而是转而问道:“楚国在渤海的种种争端上,对魏国和燕国,甚至包括二弟的一些行动,都表现得很‘谦抑’,渤海一战……真的无法避免?”
“仅仅拿回几个港口的话,只要给楚国足够的‘台阶’与震慑,说不定可以暂缓进入全面战争状态,但最多也只是暂缓。而且无论如何,我们和魏王的目标,都不是区区几个港口……”
() 在魏国与齐侯的挑衅中,楚国一直表现得十分“谦抑”,唯一坚决反击的目标,也就只有海寇。
而对魏国和齐侯,依旧是以遣使问责为主,表现得并不想开战的样子。
至于原因……大家普遍认为,这是甘宁带走的海军主力还没有回来,所以楚国也不愿意在远离本土后勤的海中决战!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公孙康才有掺和这三家公分渤海的勇气。
不过在想清楚,魏国和齐侯的关系后,公孙康决定向齐侯遣使……
刘备收到公孙康的来信之后,也与诸葛亮等人,商讨了公孙氏的意图结盟。
“看来公孙康也并不是完全信任魏国……不算蠢透。”微微蓄了些胡须的张飞,轻佻的说道。
“翼德,不要轻视任何人。”刘备严肃的劝说道。
“没轻视、没轻视,要不是早知道军师的坏主意,我说不定也和这公孙小子差不多,哈哈哈。”张飞闻言,爽朗的傻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