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仁宗皇帝本纪_作者:觉三千里(140)

2020-08-18 觉三千里

    下一个,就是你。

    扬州茶政一案,终于尘埃落定。

    宦官黄琦被判流放,包拯治茶有功,仍调回京城,兼以御史知杂事之职。

    宋代御史台以御史大夫为台长,有宋一朝未尝实授,只作为虚职头衔授予老臣。实际意义上的台长是御史中丞,御史知杂事是御史中丞的左右手,是个颇为显赫的要职。

    包拯能得此要职,还是因为寇准和赵受益彼此心照不宣的事后分赃。

    而御史中丞的职位,最终落在了范仲淹的头上。

    刘娥自从在崇政殿晕倒,被送回寝宫之后,就病了。

    也不是什么大病,只是心火郁结。

    但赵受益毕竟是个孝子,怎么可能让病中的母亲继续操劳国事,于是以一己之力承担起了本属于刘娥的职责。

    刘党也曾质疑过太后为什么不再上朝了,但刘娥之前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晕倒的,现在赵受益说刘娥仍在病中,也无可指摘。

    太后毕竟是宫中女眷,太后不上朝了,前朝的刘党束手无策。

    至于后宫的刘党——

    后宫中的宫女太监大部分都是刘娥的人,但这些人乃是墙头草一般的个性,谁得势谁就是主子,根本没有什么忠诚可言。

    真正忠于刘娥的心腹,两只手就能数的过来。

    这些个人,刘恩一只手就都能解决了。

    将刘娥送回寝宫后,赵受益又给刘娥加大了一回药量。等到刘娥三天后悠然醒转之时,才发现后宫前朝早就换了新天。

    郭槐伏诛,赵受益找了个老熟人给刘娥当新主管。

    陈琳。

    当年帮着寇珠把小太子带给八贤王的陈琳。

    赵受益相信,陈琳一定会好好照顾刘娥的。

    没有了刘娥在身后垂帘听政,赵受益和寇准的朝会体验都上升了好大的一个台阶。

    刘娥不上朝的第三天,赵受益接到了一封来自寇准的劄子。

    劄子上写道,太后病重,是因为后宫无喜事,希望陛下能尽快成婚,为太后冲喜。臣有一女,端庄持重,可为陛下良配。

    赵受益拿着这封劄子,算了算李元昊可能发兵的时间,觉得应该能赶上,于是在劄子上写了一个:“可。”

    结完婚你老人家就得去打仗,娶你女儿就娶你女儿嘛。

    反正等你回来之后,大势已去,想后悔也来不及了。

    就让你先过几日国丈瘾。    皇帝大婚, 按理来说, 是要走一遍极为隆重繁琐的流程的。

    但现在赵受益和寇准两方面都想尽快将这门亲事生米煮成熟饭——寇准是想趁皇帝没来得及反悔坐实自己的国丈身份, 赵受益则是想赶在李元昊闹出什么大动静之前赶紧把寇准的女儿娶进宫。

    如今刘娥退场, 朝堂上只剩他和寇准两方势力在角逐。

    这回可就是完完全全的零和博弈。敌进我退,敌退我进。

    如果现在李元昊发兵攻打西北诸州, 赵受益怕寇准不能安安心心地领兵出征。

    之前辽国挥师南下, 一个不小心就是亡国灭种,所以当时寇准和刘娥撕得再厉害,也不得不暂时放下争执一致对外。

    夏州比起辽国来简直微不足道,赵受益不认为寇准会冒着被人偷家的风险千里迢迢地跑去平定夏州之乱。

    唯一一个能让寇准安安心心地去西北的方法,就是娶了他的女儿,给他以信心, 让他相信自己回来之后依旧会是大权在握的莱国公。

    两边一齐努力之下,皇帝大婚前的准备期缩短到了三个月之内。

    从纳采到请期, 一路快马加鞭, 终于到了大婚的日子。

    大婚前夕,寇窈娘坐在闺房里对着烛火出神,宋氏坐在她的身边,默默无语。

    明天就是进宫的日子。从此以后,她就是皇帝的妻子, 大宋的皇后。

    也是未来的, 皇帝的母亲。

    宋氏轻叹一声,帮她将鬓角的碎发拢上去:“我们家之前也出过一位皇后,现在是第二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