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仁宗皇帝本纪_作者:觉三千里(161)

2020-08-18 觉三千里

    同是保皇党核心成员之一,两人正做着邻居,清北大学里又多的是厂里工人的孩子,连工人本人也有不少在大学上夜校争取学好算数好升职当账房先生的。

    这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晏殊正经给他摆起脸色来,蒋平还真就有点怵他。

    毕竟人家也是当过枢密副使的人,官大,官威也大,蒋平当了一辈子平头百姓,还真是有点遭不住官老爷的威风。

    眼见着工人们都在安分守己地排队领年货,蒋平踢了踢地上的雪,走出了火柴厂的正门。

    年关将近,厂子已经停工了,今天给工人们发完年货,之后就可以歇一歇,等着年后再开工了。

    蒋平抻了个懒腰。

    这一年,可真够忙的。

    他踏着雪往清北大学的方向走,沿途路过了新开的清北大学出版社。

    前边是出版社的门面,后边就是造纸厂和印刷厂。

    这也是皇帝的产业,也是由他来打理,说是为了给晏校长印书的。

    晏校长编了一套挺有意思的书,囊括了天底下百科百业的学问。目前已经出到第三册 了,据说后续还有不知道多少册要出。

    皇帝等不得,说三册就三册吧,先把这三册印出来,让清北大学里的学生先当教科书用上,其余的边写边印。

    但晏殊写书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雕版的工人们根本跟不上,于是皇帝说,何必印一册书就雕一块板呢,直接将每个字都雕成一块活字,印书的时候拼在一起就好了。印完这一册,就可以拆开重新排版印下一册,如此就方便多了,还可以跟得上晏校长出书的速度。

    蒋平叫印刷厂的工人照着皇帝的话去做这个活字,果然,用上活字之后,不但印刷的速度加快了,成本也显着地降低了——因为不用每印一册书就重新雕一块板。

    他们的出版社因此可以制作出远低于市价的书籍,深受寒门士子的喜爱追捧。

    即使活字印出的书籍相较于雕版印刷有一丝的呆板和不讨喜,因此被上层文人所不取。

    其实上层文人连雕版的书都不怎么喜欢,他们最喜欢的是手抄书。

    但看到晏殊的大学都开始用这种活字书授课,甚至晏殊本人都特许那出版社刊印了几册他的诗集出来发行,其中还有不少之前从未对外发表过的新诗,这些上层文人们又悄悄地买了几本回家翻阅珍藏。

    晏殊虽然人是疯了,放着好好的官不做去开学校,还亲自主笔编写什么乱七八糟的百科全书,但这诗写的是真好,嗯,真香。

    听说清北大学出版社明年还要出范仲淹的文集,嗯,到时候可得早早地去买,没看见这回晏殊的集子差一点就抢不到了么。

    反正这书可便宜,咱大宋官员有的是钱,成箱成箱地往家买都不带眨眼的。

    天空开始飘起雪花,落在蒋平的脸上。蒋平伸手抹了把脸,加快了脚步,终于在风雪大起来之前走到了清北大学里晏殊的校长室门前。

    快过年了,清北大学也放假了。大学里看不见一个学生,只有蒋平孤零零一个人走在路上。

    如今他的工厂赚的钱越发的多了,保皇党早已不复当初捉襟见肘的窘境。清北大学的经费已经不需要晏殊再自掏腰包,而是由蒋平直接从工厂的收益上拨款。

    还有新开的印刷厂出版社,目前的业务大头还是晏殊的那几册百科全书。年底了,各方都要核账,他得来找晏殊把账对了,才好交给刘公公过目。

    清北大学说来说去还是皇帝的产业,皇帝并不好奢靡,晏殊本人也不太敢把自己那一套铺张浪费的生活作风带到校长室里来。

    而且大学里现在还是以寒门学子为主,要是有什么事情来找校长,看到校长居然如此爱奢华,影响也不太好。

    因此晏殊的校长室里连架屏风都没有,只是正对着大门靠窗设了一条大案,晏殊平时就在案后办公。旁边几张小桌,是他的几个副手办公的地方。

    自从开始编写百科丛书之后,晏殊就又招了几个旁收杂揽的学生做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