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仁宗皇帝本纪_作者:觉三千里(168)

2020-08-18 觉三千里

    包拯冷肃地看着他:“公道自在人心。”

    赵受益满脸惊讶:“竟有此事!包卿,你可有证据?”

    包拯道:“证据确凿!”

    从袖中拿出一本劄子:“请陛下过目。”

    赵受益从刘恩手里接过劄子,看了一会儿,长叹一声:“夏卿!何至于此啊!”

    闭了眼道:“朕本以为,夏卿的人品就如文章一般磊落光明,因此才将编写忠臣孝子的书册的任务交给你。没想到……唉!”

    夏竦心知大势已去——他不守母丧这事其实是证据确凿的,只要有心人想查就一定能查出来。之前是寇准护着他,才没人敢提这一茬。如今寇准不在,皇帝翻出这本旧账,是铁了心要整他了。

    他也不再辩解,只是长拜不起:“臣自知罪孽深重,请陛下治臣之罪,以平息天怒,误再以臣一人之过,连累无辜百姓了。”

    赵受益挥了挥手:“依卿所言。”

    夏竦被撤去在京城的职位,贬为外州司户参军。

    他这一去,枢密副使的职位又空出来了。

    赵受益有时候都觉得,这个职位是不是有点邪乎,凡做上它的没一个有好下场。

    晏殊如是,夏竦如是……

    但这职位再邪乎也是不折不扣的高官,还是有不少人趋之若鹜的。

    他拿不准要将这个职位给谁,就去询问范仲淹的意见。

    范仲淹沉吟道:“臣倒是有一个人选。”

    赵受益道:“说来听听。”

    范仲淹道:“此人是殿中侍御史庞籍。”

    赵受益愣了一下:“侍御史庞籍?”

    “是吉祥的吉,还是籍贯的籍?”

    范仲淹道:“是籍贯的籍。”

    不是庞吉,那就不是包青天里那个臭名昭着的庞太师,而是历史上的能臣庞醇之。

    赵受益松了口气:“此人可用。”

    “但怎么突然想起这么个人了?”

    范仲淹道:“一是此人一心为国,并不攀附宰相,而是天子之臣。二是……”

    他觑了觑赵受益的脸色:“醇之在郡县时,曾蒙夏竦提携。”

    赵受益笑了:“你是想让朕以庞籍代替夏竦,以示朕唯才是举,并不搞秋后算账那一套?”

    范仲淹颔首:“臣正有此意。”

    “可以,就让庞籍做朕的一块千里马骨吧。”

    赵受益道:“让那帮吓坏了的寇党看看,朕也并不是什么吃人的妖魔。归顺了朕,从前的事,朕既往不咎。”

    寇窈娘生产是在夏天最热的时候,几场大雨带走了十二条生命,也带走了一位枢密副使。

    雨仍是一直在下,整个六七月份,汴梁城的天空几乎没有晴过。

    偶尔汴梁城不下雨,但汴水的上游地区依然在下,雨水流入汴水,时刻威胁着东京城的安全。

    赵受益从留守京城的二十万禁军中抽调了一万人,编成一百队警察,交给范仲淹,让他维护东京城的治安,不可叫人趁着水患为非作歹。

    其他州郡也纷纷送文书入京,汇报本地的水灾。有被冲毁农田的,有被冲毁城市房屋的。

    其中黄河下游受灾尤为严重,毁坏房屋七千余处,溺死一百余人。

    赵受益免除了该地今年的赋税,又叫该地开放粮仓,赈济灾民。

    那地方上的长官又上书言粮仓被大水冲毁,赵受益又叫三司给他拨了一批粮食。

    兜兜转转,夏天过去了,秋天也过去了,将要入冬了。

    京城附近却出现了不少流离失所的灾民。

    天寒地冻,这些人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只得成群结队地睡在一处,靠彼此的体温和从雪地里挖出来的草根苟延残喘。

    年根底下,灾民入京,这可不是件小事。

    这说明某一地的灾情已经扩大到不可控制了,这些灾民才会千里迢迢地来到京城,本能地向自己的统治者求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