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仁宗皇帝本纪_作者:觉三千里(205)

2020-08-18 觉三千里

    赵受益道:“襄阳王死了,母后知不知道?”

    刘娥双目微微瞪大:“死了?”

    赵受益颔首:“就死在钦差包拯上门质问襄阳王之前。”

    刘娥缓缓靠回了榻上:“竟死了,真是……”

    “真是世事难料啊,母后。”赵受益道:“前些天还与母后商议,将皇叔召回京城,大家团圆。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倏忽如此,骨肉至亲,阴阳永隔。”

    刘娥慢慢道:“是啊……谁能想到呢。”

    又问:“是怎么死的?”

    赵受益道:“于床笫之间,被一名舞姬所杀。”

    刘娥点头:“也算死得其所。”

    赵受益道:“大中祥符八年的一甲三名,母后还记得么?”

    刘娥看了他一眼:“本宫老来健忘,状元探花具都忘却了。只记得那年的榜眼,似乎姓霍名芳,如今好像做到了一路转运使。”

    赵受益点头:“此人就在应天府。”

    刘娥道:“在应天府,保不齐就是襄阳王党羽了。”

    赵受益道:“关于此人,母后知道多少?”

    刘娥道:“本宫只记得,他是个治国的良才。当年王旦点他为榜眼,也是对他寄予了厚望。没想到走上了歧途,竟成了襄阳王一党,枉费了王相公的一番栽培。”

    赵受益道:“朕亦甚为可惜。一甲二名,前途无量,何至于如此。只是他为虎作伥,协助襄阳王欲行不轨。朕难留他性命。”

    刘娥的手指微微一颤:“皇帝有了主意就好。”

    赵受益叹气:“襄阳王一事后,应天府的官员从上到下都得换一遍血。一下子需要这么多官员补上,也够一呛了。今年并非科举之年,朕欲开恩科,取天下有才之士,进入吾彀中。”

    刘娥点头:“善哉。”

    赵受益道:“那朕就不打搅母后了。”

    起身离开凤宸宫,刘娥在身后以目相送。

    转过一处拐角,刘恩道:“错不了,太后与霍芳一定有勾连。”    霍芳是一路转运使, 掌握着钱粮兵马, 位同封疆大吏。这样的人若投在襄阳王的手下, 必受器重。

    若不投在襄阳王的手下, 襄阳王必定不能让他安安生生地在应天当了这么久的转运使。

    霍芳是襄阳王的人,这一点毋庸置疑。

    他有权有势, 在应天经营多年, 还受襄阳王的信任。

    完美地符合了谋杀襄阳王的凶手的每一个特征。

    但霍芳有什么动机要杀襄阳王?

    他究竟要以襄阳王的死来隐藏什么秘密?

    赵受益对霍芳知之甚少。

    霍芳是大中祥符八年的进士,那时候刘娥的儿子还没死,赵受益还是南清宫备受宠爱的小殿下,从来也没想过自己居然会进入皇宫,最终当上皇帝。

    考上进士之后,霍芳在京城做了一段时间的秘书省正字, 然后就被外派了。等他再次回到汴梁的时候,先帝已经病重, 赵受益还在东宫安安分分地做太子。

    赵受益登基前夕, 霍芳被派到应天府,出任转运使。

    对于霍芳此人,赵受益是没有机会来了解的。

    但想想他的人生轨迹——在皇后当政时期考上进士入朝为官,再回到京城的时候皇后和宰相斗得热火朝天,出任转运使后, 又遇见一位忙着造反的王爷。

    命途多舛哪。

    赵受益要想了解霍芳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只能去向刘娥或者寇准请教。

    这两位才是霍芳真正的前上司。

    寇准还没回京,他只能去问刘娥。

    他本来只是想试探一下霍芳的为人,没想到刘娥倒是给了他个惊喜。

    大中祥符八年是刘娥彻底在前朝站稳脚跟后开办的第一次科举, 这次科举对刘娥而言意味重大,就像接下来的这场恩科对赵受益而言意义重大一般。

    这是第一次,完完整整、只属于他的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