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仁宗皇帝本纪_作者:觉三千里(208)

2020-08-18 觉三千里

    “什么!”

    食客们大哗:“还有这等好事?破了一栋楼,就能拿十万两黄金?”

    明明此地人声鼎沸,那说书先生却听清了一声略带诧异的疑问:“破了那栋楼,就能被他收做关门弟子?”

    说书先生闻声望去,顿时笑了:“哪来的小乞丐,怎么到这里来了。”

    那问话的,是个破衣烂衫的小乞丐,十三四岁模样,头脸黑乎乎的,像拿煤灰抹了一般。

    小乞丐问他:“破了那栋楼,就能被夏玉奇收为关门弟子?”

    他脸上虽脏,一双眸子却灿若星辰。

    说书先生不由得点点头:“对,谁破了冲霄楼,谁就是夏玉奇的关门弟子。”

    那小乞丐点了点头,转身出了会仙楼。

    说书先生回过神来,暗笑一声,个小乞丐,居然也关心起江湖事来了。

    小乞丐出了会仙楼,左拐右拐,进了一条僻静的胡同。

    那条胡同是一处大宅的后墙,院墙颇高,有资格修这样高的院墙的人家,一定不是普通商户。

    小乞丐却没将这比他人高出许多的院墙放在眼里,脚尖点地,一下子落在院中。

    院中正是一处大花圃,花圃的角落里,放着一张藤椅,有个人坐在藤椅上晒太阳。

    那人见他从墙外蹦进来,也不惊讶,眯着眼睛道:“小祖宗,又上哪野去了?”

    那小乞丐窜到他面前:“师父!外面都传你要收关门弟子了!”

    晒太阳的人瞪大了眼睛:“竟有此事!”

    将他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可为师的关门弟子,不是你吗?”    白锦堂坐在长青斋窗下, 翻阅一本晏公诗集。

    他虽是个商人, 却是个饱读诗书的儒商, 祖上也有功名在身。闲暇之时, 也乐意读些诗文陶冶性情。

    晏公就是先前的晏枢密了,如今清北大学的晏校长。

    年前晏校长在汴梁出版了一册诗集, 收录了他自己所有的诗文在内。白锦堂身为半个读书人, 如何能不欣喜若狂,当即委托自己在京的友人蒋平购买了二十册回来。

    晏公之诗清新隽永,读来唇齿留香。白锦堂陶醉在梨花院落溶溶月的意境之中,连有人走到身边都浑然不觉。

    直到那人敲了敲窗框,喊了一声“哥”,白锦堂才抬起头来, 笑道:“难得今天这么好的天气,你居然还在家里闷着?”

    窗下站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 眉清目秀, 年少焕然。

    他笑了一声,单手撑着窗框跃进屋内,站在白锦堂的身边:“哥,我要去趟应天。”

    白锦堂微叹:“刚才还说你安分了些,这就又要闹出事来。应天府离扬州千里之遥, 刚出正月, 你去那里做什么?”

    他胞弟白玉堂道:“有人在应天府打着师父的名号招摇撞骗,我得去为师门正名。”

    白锦堂问:“哪个师父?”

    白玉堂自小酷爱习武,又喜欢钻研机关术数, 白家算是半个书香世家,父母去世后,白锦堂为他延请了饱读诗书的大儒做西席。

    武功、机关、文学三道,正经行过拜师礼的师父也有四五个了,且个个都有名有姓,很值得被人打着名号招摇撞骗一番。

    因此白锦堂有些拿不准是他哪个师父被人家冒了名头。

    白玉堂道:“是夏师父。”

    “自然是小老儿我啦!”

    声音由远及近,一个鹤发童颜、身着布衣的男子迈进长青斋的大门。

    白锦堂忙起身行礼:“夏老前辈。”

    夏玉奇摆了摆手:“都坐都坐。”

    两人一番谦让后,在桌前对坐,白玉堂立在一边。

    白锦堂问道:“不知是何人冒用了夏老前辈的名头?”

    夏玉奇笑了:“白小友,你最近都不怎么关心江湖事吧?”

    白锦堂羞惭道:“最近不是过年嘛,蒋兄名下这些产业也都送了账目来。说来惭愧,直到昨天,小子才将这些账目都核算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