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仁宗皇帝本纪_作者:觉三千里(237)

2020-08-18 觉三千里

    那缸里装的正是他昨夜送去的珍珠与黄金,寇准一样没要,都给他送回来了。

    行贿不成,这是对方不愿意接受他,不愿意保他。

    太后已经放弃了他,寇公也不愿意接纳他。

    作为一个山陵使,他监修的皇陵还被水淹了。

    我命休矣!

    他怀着这样的绝望上了朝,刘娥果然要发作他修陵不利的事情,要将他贬官,发配出京。

    他刚打算硬着头皮为自己辩护几句,就见寇准挺身而出,说迁移皇陵都是太监雷允恭的主意,和夏竦一点关系都没有。

    夏竦固然有罪,但也只是一个失察之过,降降官品就行了,不必发配出京。

    倒是太监雷允恭,罪大恶极,应该处死。

    刘娥沉默了一会儿,看出寇准是打算保下夏竦。

    夏竦的罪责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端看是怎样来理解。要将他贬出京城也行,小惩大戒降降官品仍旧留在京城也行。

    刘娥最终还是决定给寇准一个面子,蠲了夏竦参知政事的职位,降了两级官品,依旧留在京城。

    从此夏竦就成了寇准一党的人。

    他也才知道,寇准那天之所以不收他的贿赂,是因为他看不上这些东西。

    明珠黄金,寇准有的是,懒得去收手下的孝敬。

    皇陵建造是有预算和限定工期的,毕竟那时候国家财政比较吃紧,大行皇帝梓宫停在宫里的时间也是要依礼依法的。

    这么一折腾,原有的预算马上收紧,原有的工期也缩短了。

    到最后,宋真宗的陵墓,当得上一个粗制滥造、敷衍了事。

    没过多长时间辽国又出兵南下,整个朝廷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前线的战事上,皇帝的陵墓草草地就完工了,整个就一豆腐渣工程,来两个盗墓贼就能给你全搬空了。

    也正因如此,襄阳王才会打起皇陵里天书的主意,并且这么容易就得手了。

    “……所以,夏竦虽然不是主谋,但他一定是帮凶。”

    赵受益微微叹了一口气:“若他当时监修皇陵的时候不听信小人的谗言,又怎么会有后来的事情?先帝下葬不过两三年的时间,皇陵居然被盗,这种亘古未有的荒唐事,居然就在我朝遇见了!”

    “夏竦难辞其咎!”

    八贤王也愤愤不平:“不只是夏竦,还有包庇他的莱国公!”

    他素来是个爱恨分明的性子,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在他的善恶观里,监修皇陵不利,导致皇陵淹水、被盗,是大罪,而犯了此罪的罪人居然凭借着别人的庇护逍遥法外,逃脱了罪责,他不能接受这个结果。

    赵受益也皱紧了眉:“朕那时人微言轻,插不上什么话,现在想来,也很遗憾。那夏竦先前被贬至外州了,也算是罪有应得了吧。”

    八贤王问道:“他因何被贬?”

    赵受益道:“因为他母丧不守。”

    之前寇准刚带兵攻打西夏,赵受益就叫包拯参了夏竦一本,直接把他排挤出京了。

    八贤王微微冷笑:“不忠君王者,果然也不孝父母。”

    赵受益道:“霍芳如今正关押在开封府,如何处置也只是一句话的事情。夏竦虽已贬至外州,但这样大的罪责,不能当作什么都没发生。”

    他看着八贤王:“皇叔,朕需要你帮朕一个忙。”

    八贤王忙道:“臣必当竭尽所能。”

    赵受益道:“这天书是襄阳王从皇陵里盗出来的,但襄阳王是朕的叔叔,且他已经身死,朕不能,也不愿将此事公之于众。”

    赵家是靠欺负孤儿寡母当上的皇帝,建国数十载,一直致力于洗刷身上的污点,竖起一副忠孝节义的牌坊。

    哪怕再恶心,也捏着鼻子将柴氏皇族好吃好喝地供养了起来。

    生怕天下人说自己一句不好。

    因为五代十国礼崩乐坏的程度远超魏晋南北朝,杀个皇帝就像杀只鸡一样简单。因为大家都不觉得皇帝有什么了不起的——你当得,我当得,大家都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