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仁宗皇帝本纪_作者:觉三千里(296)

2020-08-18 觉三千里

    然后从此,就将公孙策当作透明人了一般。

    公孙策是包拯的智囊,帮助李妃回宫之事要倚仗他的计策,他需要时不时地和李妃交流,确保他们的计策万无一失。

    结果李妃将公孙策当作透明人,公孙策说什么她都点点头,“准了。”

    需要和公孙策说话的时候,哪怕明知道公孙策就站在她的面前,她也要叫人转述。

    比如,“告诉那个师爷,本宫的金丸是御造的,全天下都不可能有人仿得出来。”

    一次两次的,公孙策还能忍得下去,展昭也还能当成个笑话来看。

    他其实对公孙策有一点点敌意,因为公孙策是后来的。公孙策来之前,包拯只有他一个朝夕相处的朋友,什么事情都和他商议。公孙策来了之后,就成了包拯的智囊,包拯什么事情都和公孙策商量。

    展昭明白,公孙策在智计方面比自己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包拯确实需要公孙策作为智囊。

    他也在竭尽全力地接受公孙策,也和公孙策发展出了一段友谊。但是看着公孙策吃瘪,还是能够给他带来快乐的。

    可是渐渐的,他看不下去了。

    李妃不该这样对公孙策。

    虽然她是太后,公孙策连进士都没考上,但他也不该这样被对待。

    就连皇帝都没这么大的谱,这个太后怎么这样!

    皇帝都和公孙策相谈甚欢,称他为公孙先生。

    太后凭什么这么对他!

    公孙策也忍不下去了。

    他也想,我自己虽是个落第的秀才,可连皇帝都欣赏我的才华。你不过是个身份未明的太后而已,凭什么这样对我呢?

    若是在认识包拯之前,一国太后这样对待他,他可能也不会有什么怨言。

    毕竟人家是太后,肯看你一眼就是给你面子了。

    可现在,连皇帝都能礼贤下士,认识到他们这些江湖人士、落第秀才的才能,太后再给他摆出这样一副面孔,他就无法接受了。

    说白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于是回了汴梁之后,公孙策就给包拯写下了接下来该如何行事的指南,将每一步都考虑到了。自己背着个包袱,回清北大学探望恩师去也。

    什么时候太后这事儿解决了,什么时候再回来。

    叫包拯如果有什么突发事件的话,还去清北大学校长室找他。晏殊肯定不会放过他这个壮劳力,说不得还要让他算账。

    李妃把公孙策气走了,展昭本该幸灾乐祸的,可他自己也快要受不了李妃了。

    真想和公孙一样一走了之,等把你打发走了再回来呀。

    展昭心想。

    可惜他不能走。

    公孙策想走就走了,因为他是智囊,给包拯留几条锦囊妙计就成。实在有急事,包拯还可以去清北大学找他。但他是护卫,护卫如果走了,还怎么保护大人呢?

    展昭轻叹一声。

    官家啊,你可快把你娘带走吧。

    其实李妃也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只是展昭总忍不住拿她和皇帝对比。

    为什么太后不能像皇帝一样没有架子呢?

    为什么太后不能像皇帝一样稍稍尊重他们一点呢?

    范仲淹的车停在了府外,车上下来三个人,为首的是范仲淹,后边跟着一老一少,正是夏玉奇和白玉堂二人。

    展昭道:“夫人,老夫人,走吧,范相到了。”

    李氏对李妃道:“姑母,走吧。”

    李妃伸出一只手,李氏将她扶起来,一起走向正堂。

    到了正堂,范仲淹和夏玉奇正和包拯坐在一起,等着李妃将金丸拿来。

    展昭蹲在屋顶,正奇怪白玉堂去哪了,忽然背后被人拍了一下。

    他猛地回头,只见白玉堂笑嘻嘻地:“南侠,有人说你轻功胜我十倍,怎么样,今天咱们来比一比?”    展昭忙冲他摆手:“收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