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仁宗皇帝本纪_作者:觉三千里(30)

2020-08-18 觉三千里

    孙子兵法有言,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

    辽圣宗深以为然。

    所以他才会选择在秋收前后出兵。

    太早,庄稼没长成,宋人自己尚且青黄不接,哪有余粮给他们抢。

    太晚,宋人已经交完租税,自己家里也就不剩多少粮食了,就算抢来,也养不活大军。

    只有卡着秋收的这几天出兵,才有可能抢到足够多的军粮。

    考虑到自己这次带来的兵马众多,辽圣宗还特意延后了两天过境的日子,就是为了给宋人收割粮食的时间。

    他们不是不可以自己去地里收粮食,但是没这个必要,直接抢宋人收到粮仓里的不好吗。

    宋人收粮食可比他们有经验多了,一大片粮田,他们去收,大概只能收到三四石,宋人可以收到五六石。

    既然如此,何必浪费,他这次可是带了大军来啊,不够吃怎么办。

    就算最后吃不了,一把火烧光,也不会便宜了宋人。

    谁知计划得好好的,宋人却中途变了卦。

    那么多的粮食,一夜之间全没了?

    那朕的大军吃什么?

    辽圣宗怒了。

    耶律隆德却有些忐忑不安。

    他久经沙场,对战场上瞬息万变的局势把握得比辽圣宗这个生于深宫的天子要精准得多。

    十余年前,他也曾跟随太后与皇帝南下,就屯兵在此处不远。

    那时的宋人,是块难啃的骨头。

    巨弩射杀了他们的统帅,他们不得已,只能与宋人议和。

    彼时的耶律隆德有满腔的热血,要与宋人将领决一死战,要以契丹的铁蹄踏碎宋人天.朝上国的美梦。

    但太后选择了议和,用谈判的方式得到了宋国每年三十万白银的进贡。

    耶律隆德虽然觉得这个交易很划算,但还是有些遗憾。

    他总觉得,如果当初太后选择换帅,与宋人死战到底,那么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怀着这样的遗憾,十余年后,他主动请缨,又跟随皇帝来到了故地。

    可眺望着远处的瀛州城,耶律隆德并没有将要得偿夙愿的兴奋,而是感到深深的不安。

    不对劲。

    太不对劲了。

    他觉得皇帝说得对,那么多宋国人,怎么可能一夜之间消失了,他们一定藏在某处,带着他们的粮食,财宝,女人。而他要做的,就是把他们找出来。

    把他们找出来,然后……

    耶律隆德猛地一回头,发现自己身后空无一人。

    冷汗瞬间打湿了他的后背,他大口喘着气,心砰砰直跳。

    有那么一瞬间,他忽然觉得,那些藏起来的宋国人,并不是像羔羊一样蜷缩在阴影里等待他的屠刀,而是化作了豺狼,藏在暗处,死死地盯着他,咔擦咔擦地打磨着爪牙……

    正午的日头明晃晃地在头顶闪耀,太阳光将眼睛晃得几近失明。额头上的汗珠流进眼睛里,刺得生疼。

    耶律隆德抹了把眼睛,喃喃道:“魔怔了。”

    他回到自己的营帐,叫来自己的亲信,要他去寻几个数度南下的老兵,最好是汉话说得好的,如果本身就是汉人最好。

    亲信领命出去了,他给自己倒了杯茶,想了想,又叫门口守帐的亲兵将帘门卷上去。

    不知为何,他就是觉得,即使是让秋天毒辣的太阳直接照射在皮肤上,也比独自一人呆在帐篷里要好。

    他的心依然砰砰地跳着,一杯茶饮尽,渐渐也就平复了。

    站在对面帐篷顶的人恨恨地咬牙:“好奸猾的蕃狗!先留你一条狗命!”

    他身形魁梧,紫膛脸,大胡须,三十余岁,正当壮年。

    按理来说,这样一个赳赳猛汉,光天化日之下站在帐篷顶上,来来往往的契丹兵将总该有人注意到他。

    偏偏他跟着耶律隆德从皇帐一路走到这里,竟没被一人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