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仁宗皇帝本纪_作者:觉三千里(328)

2020-08-18 觉三千里

    泯然众人的公主连做夺嫡炮灰的资格都没有。唯有先声夺人,提前摆出一种与旁人不同的架势,将来才好布局。

    读书也一样。宋廷的公主固然也都读书识字,写诗作词什么的也都挺在行的,但正经和皇子们一样拜大儒为师,天天上课,学些治国□□的能耐道理的,一个也没有。

    毕竟公主又不需要治国理政,读些诗词曲赋陶冶情操,能做出一副附庸风雅的样子也就足够了。何必委屈大儒们去给公主讲课呢?

    可是如果你从来没有接受过被世人所承认的高等教育的话,又怎么可能去统治一个由士大夫组成的朝廷呢?

    所以公主赵旭必须拜大儒为师,和她的双生哥哥一起接受教育。

    刘娥笑道:“这些事情,皇帝和皇后一样能做。何必来让本宫上书?”

    皇帝如果想要叫公主继位,自然会想办法给公主册封、拜师。

    寇窈娘道:“太后是宫里的家长,官家孝敬太后。若是太后的意思的话,官家听从了,还能算做一个孝字,也招不来什么闲话。”

    册封公主、叫公主读书,在儒家的语境里都是极其古怪的举动。而宋朝又极其讲究安分守静,对于一切不安规矩来的事情都十分排斥。

    但再怎么安分守静,都越不过一个孝字。孝字大过天,在儒家的底层逻辑里,孝顺父母是一切思想的前提。为了孝敬父母,轻则卧冰求鲤,重则埋杀亲儿。为了孝顺,一切不合常理的举动都是可以接受的。

    说白了,寇窈娘依旧是想要请刘娥出场来当一面挡箭牌。

    刘娥道:“皇后所言有道理的很。只是,本宫为什么要帮你呢?”

    寇窈娘问她:“官家请太后在狄青受封枢密使一事上出力,许给了太后什么样的报酬呢?”

    刘娥道:“皇帝许我身后令名。”

    寇窈娘笑道:“原来如此。可惜我不是皇帝,太后娘娘的身后名声如何,不归我管。”

    她话锋一转:“听说娘娘乃是孤女出身。”

    刘娥瞥了她一眼:“本宫出身贫寒,自比不得国公之女高贵。”

    寇窈娘道:“娘娘天资敏慧,智计过人,又有一股不甘于人下的傲然之气。当初为什么不刻苦读书,考取功名,搏一个封侯拜相,却要跻身王府,为人婢妾呢?”

    刘娥哂笑:“你疯了,本宫是个女人,如何科举?如何拜相?不为人婢妾,焉有如今的富贵荣华?”

    寇窈娘道:“可是娘娘甘心吗?”

    刘娥不语。

    寇窈娘道:“若娘娘身为男子,君子固穷,不移其志。虽然早孤、家贫,一定也会仿效车胤故事,刻苦攻书,考取功名,堂堂正正地封侯拜相。就像家父一样。而不是像现在,为大宋江山殚精竭虑了十余年,临了临了,得人骂一句牝鸡司晨。”

    刘娥道:“就像你父亲的下场有好到哪里去一样。”

    他们两个同是皇帝的手下败将,也别五十步笑百步了。

    寇窈娘道:“至少家父身故之后,叫人撰写墓志铭的时候,能将毕生功业堂堂正正地写上去,叫后世人都知道莱国公寇准的声名。娘娘身后呢?能有什么功绩流传?娘娘说,官家许你身后令名,这令名是什么?是说娘娘贞淑懿德,还是说娘娘保护朕躬,劳苦功高?”

    刘娥道:“你想作甚?”

    寇窈娘道:“我不是皇帝,没办法给娘娘什么东西作为报酬。可是我只想问娘娘一句,究竟是孙子做皇帝时,能将祖母的功绩流传下去呢,还是孙女做皇帝时,能将祖母的功绩流传下去呢?”

    “这并非是为了公主,而是为了娘娘自己。就如娘娘所说,官家有意立公主为储,那之前的这些册封、拜师的小动作,他是一定会做的。那娘娘何不做一个顺水人情,叫官家做得更顺利些呢?不止官家会心存感激,小公主长大以后,也会记得是谁最初帮了自己一把。请太后三思。”

    刘娥笑道:“皇后真是牙尖嘴利。你不像你母亲,你像你父亲。当初寇准就是这么三言两语说动了先帝亲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