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仁宗皇帝本纪_作者:觉三千里(33)

2020-08-18 觉三千里

    一位将领问道:“相公,我们下一步要怎么办?”

    寇准道:“既然他们缺粮,我们就助他们一臂之力吧。”

    他转向欧阳春:“不知欧阳义士能否夜探军营,全身而退?”

    欧阳春道:“相爷如有吩咐,在所不辞。”

    寇准点头:“那就请欧阳义士今天晚上去辽国军营里,将他们堆放马草的库房烧了吧。”

    欧阳春领命,回房准备夜行衣靠。

    一个将领疑惑道:“相公为何要专烧马料?若要烧,将人的粮草一并烧了不好?”

    另一人说:“还那么麻烦干什么,那个欧阳春既然这样来去自如,就叫他把辽国的皇帝将军一并杀了,辽军群龙无首,自然退去。”

    寇准摇头:“契丹兵力远胜于我,我们要取胜,只能智取为上。一旦将人吃的粮草也烧了,则契丹兵士必然破釜沉舟,豁出性命来攻城,我们很难抵挡。要是将辽国皇帝也杀了,更是如此,君不闻哀兵必胜乎?只有烧毁马料,契丹的军马没有了食物,战斗力必定大大下降。而人吃的粮草还有,契丹人还有退路,人一旦有了退路,就会变得软弱,也就不会激起他们的士气,对我们而言才是最有利的选择。”

    众人恍然大悟。

    寇准又道:“而且我们现在来到这里,不是来和契丹拼个你死我活的,而是要让契丹知难而退的。如今辽国虽然强势,但我宋国毕竟是大国,两国势均力敌,若要鱼死网破,必定生灵涂炭,到了那个时候,胜是惨胜,败是惨败,又有什么意义?”

    那将领咬牙:“可我就是看不惯契丹人那副德行!若要如此,不过又是一个城下之盟罢了!”

    寇准摇头:“你看不惯,谁又看得惯呢?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罢了。而且城下之盟有什么不好?如今我们已今非昔比,只要我们能支撑到契丹粮草耗尽,愿意和谈,那么这一回,就到了我们漫天要价的时候了。”

    澶渊之盟不仅是宋朝皇帝心里的痛,更是寇准心里的痛。

    每年运送岁币北上的时候,都是寇准最痛心的时候。

    然而木已成舟,再痛心也没有用。

    而如今的这一场仗,关系着辽国究竟能不能再坐在谈判桌前,与宋国重新商定岁贡问题。

    寇准望着远处的军旗,踌躇满志。

    这一次,寇准再不误国了。    耶律隆德的不安日夜加深。

    那天和辽圣宗商议后,他就从军中挑选了一些汉兵,试图找出宋人藏粮的地方。

    那些汉兵确实带着他们找到了一些地窖,但里面没有一粒粮食,都是往年废弃的粮仓。

    至于原本应该生活在附近的宋人,一个也没有找到。

    耶律隆德有时候不禁怀疑,是否宋人已经放弃了这些村镇,举家搬迁到有城墙守护的州县里了?

    但这些怀疑很快就被他自己打消了。

    如果州县的城墙后能容纳那么多的宋人,那往年的宋人为什么不藏在城墙后?

    但很快地,他已经没有精力去关心宋人的下落了。

    一天深夜,耶律隆德已经在女奴的服侍下进入了梦乡,忽然听见一阵“走水了——”的喧哗,惊得他立刻清醒了过来。

    皇帝还在军营里,一旦走水,伤了皇帝,后果不堪设想!

    他连衣服都来不及穿,慌忙冲出帐外,抬头一看,果然西南一角有浓烟与火光冲天而起。

    耶律隆德先是松了口气,因为皇帝的帐篷在军营正中,西南角的失火暂时还没有波及到那里。

    紧接着,他的面色沉了下来,皱紧了眉头。

    西南角是堆放粮草的地方,大军出征首赖粮草,说句大不敬的话,如果粮草失了火,还不如直接把皇帝烧死呢!

    他立刻对守在帐门前的亲兵下命令:“快去,看看火势如何。”

    亲兵领命而去,耶律隆德在帐篷前焦急地踱步,坐立难安。

    粮库失火,皇帝一定要传问他,他不敢离开帐篷,怕错过了皇帝派来传唤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