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仁宗皇帝本纪_作者:觉三千里(342)

2020-08-18 觉三千里

    当时寇准权倾朝野,足以与刘娥相抗衡。刘娥都不管他统兵的事情,也就没有人敢对他说三道四了。

    后来寇准辞官了,狄青作为他的副手,顺理成章地接管了新军,还管得相当不错。

    刘娥与赵受益都没有换掉他的意思,就默许他以枢密使的身份继续统帅着新军。

    但这到底是个没上台面的事情,真要认真算起来,狄青确实应该交出新军的统帅之权。

    今天刘娥给交给狄青锻炼新军的任务,等同于是把这件事端上了台面。从此狄青统军就是名正言顺的事情了。

    ……谁叫宋朝官制一派混乱,得到什么差遣和自己的本职完全无关呢。别说刘娥将锻炼新军的任务交给狄青了,就算她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包拯,包拯第二天都可以到新军大营走马上任。

    刘娥笑道:“谢本宫做什么,本宫又没给你什么赏赐,不过是又给你肩上多加了几个担子而已。”

    狄青道:“各地禁军与厢军里虽然还可能有身强体健的男子可以供作新军之用,但如今禁军大营里,除了三十万新军之外,生下的二十万余人,都是当年被莱国公挑剩下的,一无可取之处,这些年来空费粮草养着他们,实在是浪费。官家若要裁军,不如先从这二十万人裁起。眼下将要过年,今年的军饷还没有发。现在裁了他们的话,正好可以省下一大笔的钱粮。”

    赵受益问刘娥道:“母后的意思呢?”

    刘娥清了清嗓子:“枢密使久居军营,自然最了解那边的情况。既然枢密使都这么说了,想必这二十万人当真是一无可取。既然如此,那就裁了吧。正好省下今年的军饷,与诸位大人一同过个好年。”

    赵受益道:“那就依太后所说,裁撤二十万禁军。来人,拟……”

    “万万不可啊!”

    崇政殿里哗啦啦跪了一地的人:“官家,太后!养兵之制乃是太.祖旧例,怎敢擅改?请官家与太后收回成命吧!”

    赵受益怒道:“尔等怎敢不遵太后之命?”

    有老臣泪眼滂沱地对刘娥道:“太后娘娘,太.祖当年定下来养兵的制度,要让万世遵照奉行。即使是太宗皇帝,也未曾有一丝一毫的改动。我等做臣子的,做后人的,只有谨奉祖宗之命的份,怎么敢将祖宗遗命一并改悔了?”

    连太宗皇帝这个弑兄篡位的乱臣贼子上位之后都没有更改太.祖养兵之制,咱们好端端的,怎么能裁军啊!

    刘娥冷声道:“太.祖皇帝制定此例之时,国家一共才有多少军队?与如今将近百万的禁军相比如何?那时的军队之骁勇善战也是如今所谓禁军远不能及的!太.祖皇帝是顾虑到当时强敌环绕,国家兵员稀少,不能抵御,才要养精兵,强国家,以御外辱!可是如今呢?强敌仍在,我们的兵是多了,可能打仗的竟然只有先前莱国公锻炼的新军!怎么,不许裁撤这些蛀虫,反要用真金白银养着他们。国家都生生被拖垮了,还如何能够抵御外敌?难道要等到辽人铁蹄踏入汴梁之时,尔等才肯更易太.祖制度吗?”

    那老臣涕泪横流:“太后娘娘,臣一心为国,绝无此心啊!”

    范仲淹出列道:“太后娘娘息怒。”

    赵受益也跟着劝道:“母后快请息怒,气坏了身子可不值当。”

    刘娥怒道:“皇帝你说,这军究竟应不应该裁?”

    赵受益道:“应该,应该。”

    又对殿下众臣道:“看看你们,将太后气成什么样了!依朕看,枢密使说得有理,太后说的就更有道理了。太.祖皇帝所言养兵之制,养的是精兵,不是饭桶!朕久居深宫,亦曾听过一些传闻,朕也难在朝会上说出来,总之就是诋毁如今的禁军的,说他们实在不是个精兵该有的样子。既然如此,就将他们都裁撤了吧。太后说的是,咱们如今国库里的一分一厘,都是百姓的赋税。百姓给咱们交税,咱们就得将赋税都用在实处。供养一群不能打仗的饭桶,于百姓何益呢?”

    群臣有的附和,有的仍坚持道:“太.祖皇帝之神武英明,卓有远见,并非我等所能妄议的。太.祖皇帝的制度,我等还是应该遵守,不应该无事生非,去变更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