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皇长子_作者:因果定律(165)

2020-08-19 因果定律

    康熙微笑着看儿子各自施展,今日他想让大臣看看诸皇子要么天资卓越、要么淳朴敦厚,的确有炫耀的心理。但另外一个目的,就是让胤礽多和兄弟们接触一下。

    自从胤礽搬去毓庆宫,和兄弟们见的少了。尤其是上次和胤禔打架那件事,听说他和大阿哥都有些避着对方。或许,胤礽在人情方面的欠缺,能在和兄弟们互相接触的过程中弥补一下?

    过去光顾着叫他好好读书,培养他的体统气势,虽然大体上其他皇子也是如此,可他们毕竟有母亲。虽然在宫中不常见面,但多多少少的能让孩子们明白一点人情世故。

    而胤礽就欠缺母亲的关爱,有时候就显得太刚硬,并不如外表那般洵洵儒雅。不过一国太子也不是学究,脾性硬一些也不是坏事。康熙想到,慢慢教导罢,要对胤礽更细心些,也不能着急。

    康熙回忆到他自己幼时不懂事,还跟着保姆抽过水烟,还酗过酒。可随着年纪增长,他明白读书真的能让人修身养性,去学习前人的经验,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更好的君主。

    所以说孩子嘛,长大了、懂事了,方方面面都会好起来。

    胤礽天资好,读书也好、写字也好,骑射也好,甚至学习乐器的时候进境都非常快。而关于人情冷暖这些东西,自己言传身教,他总会明白的。

    凭心而论,要是让胤禔来说,康熙的想法还挺科学的。儿童和少年,最好在与同龄人的不断接触当中,去明白什么是“团结”“竞争”以及为什么要良性竞争。

    其实家长和老师做的就是保护他们不受到额外伤害,其他的围观就行了,毕竟人类大脑控制情绪的部分二十五岁才能发育完全。

    但皇帝家是不行的,或者说,皇帝家的太子万万不行。身份天然的差距摆在眼前,康熙又不可能说“别把太子当成太子,要把他当成弟弟/哥哥。”

    所以,皇子们和太子的接触,自然会带着各种不同的目的和理由。一旦有了明确的目的,那么“通过和同龄人接触而让孩子更成熟一些”的想法,注定会打水漂。

    一个父亲对自己心爱的儿子,总会这么想:等他长大了就好了、等他成婚就好了、等他有了孩子就好了。如果他种种行为在他娶妻生子之后没有收敛,没有体察父亲的良苦用心,反而变本加厉……

    那么这个还有理智的父亲会怎么想?这个问题就要等许多年后才能回答了。

    康熙开始鼓励皇子们常来无逸斋,和太子一块射箭。老大正好和太子一起跑马,老三射术也很好,多和你太子哥哥切磋切磋。老四可以陪着太子讨论一下学问,老五可以和太子学学摔跤。

    老七老八也别傻站在一边,和太子一起学学写字也好,皇太子的字迹多漂亮啊。

    反正几个儿子都被安排的妥妥当当,只有胤禔表面答应,实际上有个豁免:他可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借口陪着福晋,不必看老三的假笑、老四的平板,老五茫然,老七老八一脸的身不由己。

    “真的出去跑马?”道琴第三次问道。

    胤禔耐心的回答:“是,跟我走吧。”

    他挑个好天气的日子,只有他和小福晋两个人,在畅春园外围骑马溜达。最后跑到了明珠舅舅家的园子地址,就是那个还没修完的园子。

    “原本还说今年揆叙要和柔嘉公主的女儿成婚,不过至今也没听说消息。”胤禔耸耸肩。

    道琴却道:“大概是因为那位耿家姑娘年纪也还不大。”她想了一下,“似乎要比康王家的格格还小上两岁。”

    “那二表哥的婚事可有的等了。”胤禔说了一句,然后觉得自己该关心一下福晋的日常生活:“你最近在做什么?我每天去汗阿玛跟前,也没时间多关心你。”

    “大格格常拉着我打牌,或者一起写字。”道琴笑笑:“之前还和她画画来着。阿哥不必忧心我,你忙的才是正事。”

    “我有什么正事好忙。”胤禔满不在意:“咱们在一块说说话也是正事。诶,你别脸红啊,这样让我觉得自己是个恶少,调戏良家妇女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