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皇长子_作者:因果定律(273)

2020-08-19 因果定律

    而长泰也无意与胤禔争锋,直郡王领头办差,倒是办的非常顺手。

    “这回出来走走,也散散心,郡王爷轻松轻松。”巴尔图脸上带着憨厚的笑:“盛京还有不少掌故,不知您听说过没有?”

    “我倒也来过这里,不过是很久之前了。”胤禔看着街道两边的房屋:“跟着皇上,哪有机会听人说掌故呢。有什么好玩的,说来听听。”

    巴尔图张嘴,还没说话就先笑了,这可真的勾起了胤禔的好奇心。等巴尔图勉强将笑压下去,他才说道:“就现在咱们站着的这条街,太宗皇帝也来过。”

    话说,当年太宗皇太极某天出来溜达,那会盛京皇宫也就是个草台班子,汗王换身衣服就出门了,这也不稀奇。站在盛京的“前门大街”上,皇太极还没来得及感慨“这安生日子不易”,就听见二个人争吵起来。

    两个人一个红带子,一个黄带子,太宗皇帝就听两个人互相祖宗十八代骂了个天昏地暗。皇太极在旁边听的这个闹心,这俩小畜生,你们的祖宗十八代,不也是我的祖宗十八代吗?!

    胤禔听到这已经笑得直不起腰了,他一边笑一边磕巴着问道:“那后来呢?”

    “听我阿玛说,”巴尔图也笑起来:“说太宗皇帝当天回宫,马上就下旨,说以后以后就算吵架也不能辱及祖宗先人,否则算大不敬。”

    两个年轻人在大街上狂笑,来往的官民看着他们莫名其妙,胤禔摸摸眼睛:“这可真是,唉,那会盛京城里,一定比现在人多。”

    “是啊。”说起这个,巴尔图也严肃起来:“入关之后,京旗的日子好过,人人都喜欢在京旗待着。先帝那会叫他们换防,关外的乐意,关内不愿意,两边闹的好大意见。”

    京旗和关外八旗的矛盾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深,胤禔回忆一下,他记得等到晚清那会,日俄战争之后,关外旗人干脆投奔了同盟会,当了革命党。

    同盟会为此欣喜的表示“咱们一起反对的是鞑子贵族,并非平民!”,就此修改了口号,提出了原始版的五族共和,所有受到压迫的老百姓都该联合起来。

    等到大家对现状失去耐心,对这个朝廷不耐烦透顶,那么这个朝廷就是纸糊的,时机一到,一推就倒。胤禔问巴尔图:“之前我听说过萨布素和佟国纲吵过一架,很多年了,就为了这个。”

    “等到将来国家承平,战事越来越少,旗丁也补不上缺额的时候,会怎么样呢?”

    巴尔图也沉默下来,关外太大了,如果不采取措施,人只会越来越少。反而起不到保护龙兴之地的作用……但如果要改,巴尔图阿哥闭着嘴,他还没资格讨论这些事呢。

    来年二月末,京中突然来了快马信使,传信的人是个熟人,胤禔的二表哥揆叙。队伍里还跟着张纯修和奇里。

    “奉旨,命直郡王即刻回京!”揆叙宣了旨意,低声告诉胤禔“皇上病了。”    虽然皇帝都是自称天子, 祭天的时候也要表示“臣某某真是备受老天爷眷顾”,但放在康熙身上……老天爷一定是他的后爹。

    康熙原本的打算是开春之时,趁着草原上也青黄不接的时候,他亲自坐镇, 然后让胤禔和大将军费扬古, 以及其他他打算新简拔的将领—比如长泰, 一起出兵。

    不成想过了年, 刚开春的时候康熙就病了, 说倒下就倒下, 梁九功早上请他起床的时候, 发现皇帝已经开始发烧高热了。梁公公吓得赶紧叫太医, 然后就是叫太子。

    胤禔就是在康熙稍微好转之后, 叫来揆叙让他传旨命直郡王回京的,只让胤禔回京。巴尔图和长泰继续留在盛京,胤禔跟着揆叙和侍卫们回京, 回程的时候,揆叙才告诉他, 曹寅已经被叫回京了。

    “曹子清回京?他不是要任江宁织造么,这个时候还能回京?”胤禔问道。

    “皇上给他加了通政司通政使的衔儿, 反正他这两年搁几个月就要回京, 倒也没什么人特别在乎。”揆叙道:“如今都在看着太子呢。可是我大哥却说, 必是宫中出了什么事,阿玛也是这个意思。”

    康熙时代的通政使有密折奏事之权, 且只听皇帝的命令便宜行事, 尤其曹子清人在江南, 东南一线都在他的观察之中了。虽然他时常进京,但这个时候把他叫回来, 没头没尾的,实在让人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