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皇长子_作者:因果定律(334)

2020-08-19 因果定律

    “回主子话,直郡王一直在春明园,听说和传教士洪先生说治病的事。”顾问行回道:“至于最近,郡王倒是常去武英殿修书处,说是多读读书给小格格和阿哥讲讲。”

    康熙莞尔一笑:“你现在就去,将直郡王叫过来,朕有话对他说。”

    直郡王果然在武英殿里,还是那个角落,只是占地面积大了不少,坐着看书呢。顾问行亲自过来,正好被全都看见了,全总管赶着跑过来打千:“师傅您怎么来了?”

    “王爷呢?”

    胤禔扔下书迎了上来,笑道:“顾谙达,有什么事叫您亲自找过来。”

    “郡王爷,皇上叫您过去。”说着胤禔就跟着顾问行出了武英殿,路上顾问行就道:“好叫郡王知道,靳河督去了,皇上有些伤怀,然后才叫您过去的。”

    “……靳辅去世了。”胤禔微微叹口气:“难怪,老臣陆续凋零,汗阿玛怎么会不烦心。”论起来不管是故去的魏尚书、还是后来的曹玺,又或者现在去世的靳辅,都算是两朝老臣,都是康熙最熟悉的人。

    对于皇帝来说不只是得用的臣子死了,也一样是故人凋零,这种凋零过去是告诉皇帝:他们老了,你还年轻。如今,康熙会不会觉得自己一样开始步入黄昏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只有康熙自己知道。

    “听说你还去武英殿给孩子们挑书看?”康熙语重心长的叮嘱道:“你要是带着苏日格和阿哥读书,还是应该从基础读起,调子定的太高,对孺子也非好事。”

    胤禔默默点头,脸上很平静、内心也很平静:“儿臣知道,府中已经给大阿哥寻了个举人启蒙,等他大些,自然也要进宗学读书。”

    “……皇孙们就不要进宗学了。”清代宗学是顺治年间就定好的,但顺治没有看见孙子,康熙如今面临这个局面,如果自家孙子要沦落到和远支宗室一起读书,康熙怎么想怎么不是滋味。

    “等孩子们启蒙好了,再大些自然是入宫读书的,如今孩子也多了,一同读书不是正好?”康熙笑道:“就如毓庆宫那边,两个阿哥同你府里两个小孙子年纪相仿。”

    说实在话,胤禔还真不放心把孩子交给康熙教育,反正都是读那些书,掌握基础知识,还不如在府里。不过此刻胤禔也只好微笑:“儿臣替那小子谢过汗阿玛了。”

    “靳辅的事你听说了罢,河道总督出缺,你有什么想法没有?”

    咦,胤禔眉棱骨一跳,这种事该问太子啊。太子才有资格和皇帝讨论一下朝廷的人事问题,而自己,康熙要是抓自己聊一聊军事布置还正常,这莫不是个陷阱?

    好吓人。

    “这自然是汗阿玛乾纲独断,儿臣怎么能妄加评论,这不合适。”装乖嘛,如果大清朝有个“装乖学”,胤禔能毫不客气的表示自己可以读个博士。

    康熙似乎不接受他这个话,皇帝表示:“当年靳辅与于成龙、慕天颜的事情你也是亲眼所见。说说罢,你觉得谁合适。”

    “陈璜。他随同靳辅办差多年,有经验、有阅历,也不缺资历。”胤禔顿了一下:“只是他到底是靳辅简拔出来的,若是朝廷有不同意见,还有一个人可以接任。”

    “谁?”

    “戴梓。”胤禔很自然的提出了这个人选,西征之后,戴梓这个“工程师”也没有活干。兵部如今只是制造,并不是武器研发机构,戴梓留在那干嘛?闲的发慌么。

    这个人选也在康熙的构想当中,之前廷议他就想这么说,但从成德到张英都觉得陈璜更好,他也就没说。康熙没和陈璜打过交道,皇帝不信任他……信任这种东西是需要时间的。

    但戴梓就不一样了,这个人受过冤枉、经过事情,从做侍读学士开始就在京中。皇帝对他还是有了解的,戴梓人品学问都好,这些年在康熙身边做机密工作,也没有行差踏错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这个人他懂治水,且和靳辅思路相仿。

    “也算你想的妥帖,朕知道了。”皇帝没有直接表态,然后道:“戴梓,朕再想想,你先去罢。”

    看来戴梓真的能当上河督,直郡王出宫的时候站在西华门外看着紫禁城,若是康熙觉得不妥当,一定会驳斥,他没有,就证明这个人选在他心里,皇帝实际上也想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