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皇长子_作者:因果定律(359)

2020-08-19 因果定律

    康熙肉眼可见的有些走神,胤禔也没法子,只好简略的说了几条,最后道:“儿臣改日写个奏折送上来……汗阿玛,儿臣还是有几句话想对您说。”

    皇帝颔首,就听直郡王道:“太子同臣一起长大,他有气魄、办事有能力,汗阿玛也是看在眼里的,就算小有疏失,汗阿玛稍加包容就是了……千万不要因为外臣伤了自家人的情份。”

    “唉……”康熙深深的叹口气,没有接着说下去,反而道:“这事朕心里有数,你回去写奏折,然后好好清点一下镶蓝旗旗丁,朕打算将永定河一线治水修堤的事交给旗下来办。”

    旗下人丁繁衍,除了长子能补缺,其他人基本是闲散着。几场战争之后,补缺的人数远高于阵亡人数,余下那些人慢慢会变成京城的不安定因素。这种事情并非没有发生过,康熙要做的就是逐步给他们找点别的出路,想想别的法子

    直郡王的表情这才自然起来:“汗阿玛英明!”光养着,人都养废了,给他们找点事干正好。

    畅春园不止康熙,还有太后、几位后妃,以及皇太子夫妇,康熙最近行动都把太子带在身边,父子一时之间看上去真是愈发一体同德。

    康熙看着长子离开,这孩子也已经为人父,转眼也要到了三十而立的年纪。而保成……保成也是大人了,康熙深深地叹气,可那孩子公事尚可,有些事情怎么就处理的那么不成熟!

    夜深人静的时候,皇帝偶尔反躬自省,脑子里也会闪过一个念头:太子对自己这个父亲还像儿时那么全心全意的信赖吗?

    在康熙看来,武帝为戾太子设博望苑、太宗为承乾令三品官之子入东宫,都是父子相残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尽全力隔绝外界的“不良影响”,詹事府一直都在皇帝的控制之下,但朝廷体制、东宫国储的地位摆在眼前,康熙也需要太子站出来。

    哪怕是皇帝,也会有另一种强力的东西逼迫他让步,虽然早就明白这个道理,但当太子和这种力量结合的时候,依然给康熙带来了强烈的不适。

    “郡王爷!”

    胤禔脚步轻快的打算马上回家,还没出门却被个太监给拦住了,太监行礼之后道:“太子请直郡王一叙。”    夏末的紫禁城依旧让人难熬, 不过只是那些宫女太监,和不受宠的女人们难熬。上头的皇太后、阿哥格格们早就着跟随皇帝前往畅春园了。

    不过今年有两位阿哥例外,就是已经成婚封爵的七贝勒胤祐,与奉命在内务府习学的八贝勒胤禩。

    阿哥所里已经成婚并且预备搬出宫的这会只有他们俩, 说来有趣, 更忙乱的不是七阿哥这个哥哥, 而是老八这个弟弟。

    倒不是胤禩手忙脚乱, 而是他每日去内务府应卯, 外头赶着巴结他的不少。相比之下, 老七胤祐相形见绌, 不过是按例出宫罢了。

    “福晋, 贝勒爷传话说今儿事少, 下午就能回来。”八福晋的奶嬷嬷笑道:“福晋有什么吩咐,正好叫奴才们去办。”

    “得了。”郭络罗氏整整鬓边的银钗,道:“叫膳房预备些贝勒爷喜欢的酒菜, 晚间我陪着他小酌两杯。”

    小夫妻眼瞅着出宫过自己日子去了,郭络罗氏满心欢喜, 在宫里虽然也很好—惠妃这个养母、卫氏这个生母都不是多事的人,可孩子大了, 自立门户的心思也就烧的更旺。

    “之前吩咐你们的, 等咱们出宫搬到贝勒府, 那是要宴客的。”八福晋坐在镜前问道:“宾客单子做出来了么?八爷忙,我就要帮他多上心。”

    嬷嬷和八福晋身边的大太监紧着道:“福晋放心, 奴才们早就预备好了, 正想请您过目。”

    宾客单子上排在前头的是两家人, 安王府和直王府。八福晋看了一眼奶嬷嬷和太监,目光落在这上头, 宾客单子不是单纯的记名,这还包括接待客人的时候怎么安排座次、由谁接待等等。

    “王府那边,舅舅舅母怕是不回来,改一下罢。如裕王府、恭王府也是一样,长辈们不来,那谁还能和直王府比肩。”八福晋亲自动笔:“八爷早说过,兄嫂是必来捧场的,说是还要带着侄儿们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