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禔就知道康熙对太子还是抱着期待的,他已经命令传教士为太子的辅弼,让太子对欧罗巴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这次白晋从法国回来,康熙似乎打算在他下次回国的时候,给路易国王的信中写一写自己的皇太子,他还关心的问候了国王是否已有王太子云云。
直郡王倒是能理解康熙的做法和想法,就像他会有意识的带着弘晗与容若表哥、或者同沈瞭说话的时候,会把这孩子带在身边,都是为了保证权力交接的稳定。
对于一个组织而言,所谓“挑选贤君”要看运气,杨坚何尝没有对杨广寄予厚望呢?
所以,纵观历史,胤禔就能够理解康熙,比起所谓的挑选贤君,不如保持权力的交接稳定。何况,这位太子绝对不是司马衷,他不傻。
但理解归理解,照做归照做,胤禔毕竟是个有“理想”的人。在两个弟弟开府之后,京中因为皇帝父子之间的稳定再度归于平静,而“直王同太子在畅春园谈话不谐和,拂袖而去”的传言,也渐渐冷了下来。
就在京城一派欣欣向荣的环境里,康熙发布了南巡预告,明年他要带着皇太子、诸皇子等南巡,直郡王不在其中。
“直王不去,咱们太子爷正好在皇上身边,父慈子孝,何其妙事。”
詹事府中,詹事们窃窃私语,汪士鋐却道:“你们说的好像直王能对太子有什么影响似的,太子殿下是储君,直王是臣,天地之别。何况终究是兄弟,满洲勋贵们如何,咱们不管,但詹事府不能说这种伤太子名声的话。”
“还是汪詹事说的是。”
哪怕是旗人出身的詹事,对他也还是心悦诚服,毕竟这位如今得太子青眼。而且他这个青眼来的不易啊,那是真对太子忠心,不管太子交代什么事儿,只要对东宫有好处,这位马上冲锋在第一线。
不服不行。
这年的年末,毓庆宫与直王府的几位阿哥格格俱都包袱款款的被打包进了畅春园,其实也没有几个人,就仨:苏日格、弘晗、弘晰。
胤礽很想让长子也去种痘,但太医会诊几次,还是禀告皇帝“皇孙体质较弱,与此法不合。”让太子略有遗憾,也打消了这份心思。而弘晋和四阿哥年纪还小,为保万全延后几年再说。
虽然是皇孙们种痘,但不发生在自己身上,总会缺点感觉。京中其他人酒照喝,曲儿照听,宛如无事。只有毓庆宫和直王府很小心,不止做好了一切安排,还在府中供上了各路神仙。
胤禔当然不太赞同这么做,泥菩萨谁也保佑不了,可媳妇能安心,他也没法反对。
虽然直郡王嘴硬,但等把女儿和儿子打包送到畅春园的时候,他还是怂了。
之前他试图要求将儿女留在府中种痘,但康熙罕见的说服了他,“你媳妇身体还在将养,还有更小的两个孩子,万一过了病气怎么办?便是送到春明园,还不如在畅春园里头,朕都安排妥当了。” 每年秋末初冬, 都是京中很热闹、朝廷很忙的时候,寻常人家要预备过年,欠钱的要想法子换钱过年关,朝廷里的官儿们要将这一年的事情逐渐收尾, 等到年末封印就不办公了。
照理说, 直郡王因为领命稽核旗下人丁等事宜, 他这回应该挺忙的, 可因为府里大格格、大阿哥在种痘, 这位郡王爷也没了办公的心思, 干脆将手里这些事都交给了都统、佐领们, 比如阿林就得了重用。
再选自己府上的侍卫, 特别像已经出孝的奶兄弟苏鲁, 萨宾图等人在旁监察,加上直郡王平素不好惹、府上孩子们又在种痘,倒也无人敢来找事儿。
将公务甩给属下之后, 直郡王就加班加点的在畅春园里头当起了“望儿石”,因为皇帝不准他和太子进去, 于是这对别扭了许久的兄弟,不得不一起站在畅春园, 抻着脖子往孩子们的院子里看。
“你别叹气了, 你家只有一个弘晰, 我家两个呢!”
太子一直绕着院子外头走来走去,看的胤禔头晕眼花, 这家伙此刻真的做起了慈父, 大清早就拉上胤禔跑到门口, 好有两个时辰了,他们还没吃早饭。
“是啊, 你家苏日格、弘晗都在里头,你怎么不担心?”前两天两个人彼此还有些尴尬,一起当望儿石之后,表面上看,至少不那么尴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