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皇长子_作者:因果定律(417)

2020-08-19 因果定律

    “那么,既然是皇上令二表哥去读卷,富尔敦考试的事情,汗阿玛也是知道的。”胤禔耸肩:“如今姜宸英已死,要把事情牵连到揆叙的身上就太麻烦了,就算是索额图大约也没那个心情。”

    “是啊,毕竟索额图翁婿才处在风口浪尖,祸水东引这一招,用在二叔身上实在是有难度。”

    胤禔点头:“富格说的不错,而且汪士鋐在场,瞧着吧,市井流言里,恐怕最脱不开关系的是皇太子。王士祯同东宫亲近,索额图和伊桑阿更不用说,不管是李蟠舞弊让伊都立考中举人,还是他们真的受贿了,背后隐隐约约岂不是东宫的身影。”

    “李蟠倒霉了。”明珠忽然道:“你说的都对,所以李蟠注定倒霉。”

    “您是说,如果流言真的牵扯到了太子,皇上为了维护太子的名誉,可能会快刀斩乱麻,将事情快速平息……”富格低声道:“那么,自然是让李蟠这个主考官承担所有责任最快了,估摸着姜宸英一定是自杀。”

    “你也长大了,朝廷的事情就是这样,有时候真假对错并不重要。”明珠对富格说话,目光却落在胤禔身上:“科举这种事,给个说法让士子们安生、平息事端的必要性远高于事实。但作为皇上,他还是会去查,也会查出个结果。”

    刑部大牢里,成德站在监牢门口,顾贞观就在他身边,两个人看着仵作查验姜宸英的尸体,一个欲哭无泪、一个面色沉重。

    “当年泗水亭中,朱彝尊、尤侗,姜宸英、严绳孙与你我欢宴,今日却在这刑部大牢……”顾先生深深地叹息:“故人凋零,往事不可追。”

    “吴先生回乡反倒是好事,”成德呼出一口浊气,好像这样就能摆脱心中的苦闷:“若是让他瞧见这一出,他心里得多伤怀。我以为不见西溟先生才好,早知今日,不如……”他也说不下去了。

    成德原想等局势冷一冷再替姜宸英求情,姜宸英入明史馆修过明史,只是当年同徐乾学走得近,自己阿玛对他有些看法。可这些年来自己同他往来,一应如长,从无变故。这人是老名士,又到了古稀之年,他若是想贪银子、想巴结关系,当年不如学学高士奇……

    姜家人能进牢里探望姜宸英,还是成德在背后打了招呼,没成想反倒是害了他。成德看着姜宸英的遗书满心痛悼,旁边的顾贞观却道:“公子不必如此,”他的目光落在死者苍老惨白的脸上,“这与你并无干系,西溟是自己不想活了。纵然你不让家人探望,难道他不会触柱求死?”

    养心殿中,康熙正在对大学士张英同刑部侍郎,大理寺卿、左都御史说道:“姜宸英服毒,是谁给的他毒药?这几日见过他的人,你们都查清楚没有?”

    “回禀皇上,臣已查明,这几天八贝勒侍读何焯见过姜宸英、东宫詹事汪士鋐之前见过他,今日发现尸体的时候,他也在场。另外就是姜家人,”大理寺卿说道:“臣也问清楚了,毒药是姜家人送进去的。”

    “什么?”康熙不敢置信:“自家人送进去的!”

    作者有话要说:

    姜宸英死前留下一副对联【这回算吃亏受罪,只因入了孔氏牢门,坐冷板凳,作老猢狲,只说是限期弗满,竟挨到头童齿豁,两袖俱空,书呆子何足算也;此去却喜地欢天,必须假得孟婆村道,赏剑树花,观刀山瀑,方可称眼界别开,和这些酒鬼诗魔,一堂常聚,南面王以加之耳。】

    至于说什么,就见仁见智了。

    明清两代的科举案,不管是明朝的唐寅,还是比如本文提到的吴兆骞,都是典型的“真相并不重要,朝廷给说法,大佬们互相挤兑明白了才重要。”    不出半月, 顺天府科考案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江宁织造曹寅的奏折,也在这个时候抵达了康熙的案上。

    李蟠、姜宸英出身书香门第、诗礼世家,且二人一为状元、一为探花, 又都上了年纪, 并不是轻浮贪财不顾名声之人, 求皇上派能员慎查……

    看过曹寅的书信, 想起之前成德在自己跟前那张苦瓜脸, 康熙久违的有些郁闷。

    姜宸英的死完全不在他的意料之中, 康熙自己也没想到这老先生这么想不开, 只是下狱就觉得自己被羞辱, 一怒之下要家人送药入狱, 然后仰药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