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皇长子_作者:因果定律(471)

2020-08-19 因果定律

    “你是说,刑部其他官员,只要没有明确劣迹的,可以稍稍轻放?”

    胤礽毫不犹豫的点头。

    若是康熙自己下旨,以他“宽仁治国”的宗旨下,他大概也会如此决定。这个说法本身并无问题,但谁让说这话的是胤礽,而康熙此刻又带着有色眼镜看儿子呢。

    皇帝没有明确表态,放下此事转而和太子说起了皇孙们的学业。胤礽看皇父如此,心中笃定,大约皇上还是会从宽处置。

    谁知道过了几天,廷寄邸报出来,太子这才知道,除了王五、吴谦死刑不变,马世泰跟着吃挂落之外,刑部尚书王士祯,他居然也被康熙严惩,以“瞻循”为名,将他革职,勒令其还乡!

    “瞻循?”

    避暑山庄侍卫处里,胤祥听说之后惊讶道:“说王士祯顾念人情?这个罪名不至于革职啊。”

    “十三弟!”胤禛喝道,“汗阿玛圣断,岂是你我所能置喙的。”

    胤禔没说话,老十三所言不错,前些年王士祯回乡料理丧事,康熙还说“这等人品忠厚,才学出众的人,不必出缺丁忧。”干脆给他假期回乡料理丧事,刑部尚书的职务就这么等着王士祯回京。

    这位圣眷不衰,被康熙格外看重的文坛领袖,的确不应该因为这种小事而罢官。这官,怕是罢给太子看的……    蒙古王公来承德的时节, 一直是这个地方最热闹的时候,他们带着牛羊奴隶觐见康熙。内地的药材商和皮货商人在此处,朝廷从草原带回马匹也在这个时候。

    一时之间,承德街头人潮涌动, 摩肩接踵。山庄中的康熙也开始了密集的外交应酬, 而今年负责招待蒙古人的是胤祉, 这倒没什么, 但照例蒙古藩王要朝见皇太子, 这是多年来康熙定的规矩。

    十数年来这已经是成了定例。但今年康熙却说, 太子最近身体不适, 正在静养, 就不必朝见了。

    蒙古诸汗王倒还好, 最难的却是胤禔兄弟几个和如雅尔江阿这样的宗室亲王,如简王雅尔江阿此刻恨不能仰天长啸:我太难了。

    汗阿玛到底想要怎么样啊,要说给太子脸色看, 可行动又把得寿、弘晰哥俩带在身边。前几天达尔罕王在场的时候,皇上还夸他们兄弟, 说“我这两个孙子很有他们阿玛当年的样子,读书好, 行动也有体统, 有孙如此朕甚得意。”

    这话说到底还是在夸太子……老爷子的心思愈发难猜了, 雅尔江阿觉得自己头发都要多掉几根。原以为自己袭爵之后,好日子就来了, 不成想家里安生了, 朝廷不安生了!

    还有太子, 不知怎么回事,还说要请兄弟们吃饭……谁知道是不是鸿门宴, 谁敢去啊!

    “哟,简王心情不好?”胤禔结束了今日的宿卫检查,正打算回院子里和儿子吃饭,就看见雅尔江阿定定的瞧着假山,一动不动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雅尔江阿一回头,看见胤禔就苦笑道:“大哥戏弄我……”

    “不管什么事儿,只管听汗阿玛的。”胤禔一看就知道他为了什么,因为胤祉说头疼、胤禛说牙疼,连胤祥都打着“和十四他们一道练火铳”的旗号跑的没影。

    倒也不为别的,他们也是为了太子请客的事儿,都打算避开。不过让胤禔说,恐怕是避不开,就像刚才,是得寿拉着弘晗过来,说请伯父赴宴……

    就算避太子如蛇蝎,也不是现在啊。就比如王士祯被罢官,纵然有人猜到因为太子的缘故,谁又敢乱说。

    难道和储君正常交流是什么不被允许的事情?

    这话就连康熙也不敢直言,甚至,哪怕在小范围他都不会明确的表露这种情绪。皇帝和储君的关系是如此的微妙,又在艰难的保持平衡。

    就算胤禔确定康熙已经有了观察太子,甚至有了废储的苗头,他也不想做出头鸟。越到这个时候,皇帝越希望儿子们安分纯孝。他得继续做一个友善宽容的好哥哥,去赴宴。

    有时候胤禔觉得,胤礽也是苦闷,虽然也会想起他任性跋扈疑神疑鬼不饶人,但位置所迫,谁能说自己从小坐在那么一个位置上,就会比胤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