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禀告”是传教士委婉的说法,人家教皇派使团出来的时候,用的词儿可是“训诫”,但这些耶稣会的教士是法国人,受命于法王路易十四,但他们也信仰天主教,处在他们的立场,多少要“为尊者讳。”
胤禔感到久违的兴奋,难道那个脑子不清醒的教皇派来的使团就要来了?加上即将抵达京城的李朝王子,等到自己回京的时候,必定有一个大大的惊喜。
然而在那之前,江南诸事必须有个结论,皇帝先是下诏将□□包衣□□子的镶蓝旗佐领处死,家人流放。并且所在旗份的参领、都统都挨了处分。
皇帝的旨意传出,一直不停的试图改变皇帝看法的江南士人也闭上了嘴,胤禔顺势提出了有条件的脱籍政策:贱民脱籍,要在本人三代之后才能科举。但是这是针对留居本地者,如果有人愿意去关外开荒耕种的,从本人算起第二代就可以参加科举,不论文武,都可以参加考试。
抛下这些炸弹,皇帝带着除了长子之外的全家老小回到京城,随即发布了另一道诏令:令固伦元安公主携额驸前往盛京,为皇帝处理一些皇室内务。 皇上让大公主带着额驸去盛京, 这种非典型的命令必然会引发一些争议,但也只是一些而已。
江南人在关心贱民脱籍之后的诸多问题,而北方人在关注皇帝似乎有开放柳条边的意图,至于京城, 宗室显贵们, 正流水般的上折子抗议皇帝允许贱民进入关内的意图。
就连被削爵、勒令在家反省, 至今不允许乱跑的前任简亲王雅尔江阿都没闲着, 他自然不能出去, 但是能把儿子叫过来。
可惜, 小简王德隆身子欠安, 雅尔江阿只能给福晋送信。然而简王老福晋—年纪轻轻就是老福晋了, 压根没搭理丈夫的书信。
她如今满心盼着儿子德隆身子好些, 再过两年等雅尔江阿惹下的麻烦事过境迁了,进宫请皇后给儿子指个婚,挑个好媳妇。
最好能得一个在宫里读过书的女孩子, 老福晋如此想到,日后宗室交际, 宫中问安,都能方便不少。至于雅尔江阿, 老福晋已经顾不上他了。
虽然老简亲王望洋兴叹, 彻底失去了过去“御前说得上话”的地位, 但八旗之内最不缺的就是显贵,从纯王府开始, 到当今的几个弟弟, 甚至于两代承恩公府上, 圣驾尚未回京,他们倒是闹了个门庭若市。
纳兰家还算是清静的, 明珠、成德父子都在自怡园,大门一关谁都不搭理。至于城里,留下的是富尔敦他们哥几个,年轻轻也不能做主,找他们也没用。
而皇后的的娘家就更简单了,几位国舅爷外任的外任、随驾的随驾,就连皇后的亲侄子们都陆续入宫宿卫,想找都未必找得到。
至于各家王府,无不谨守门户、约束子弟,瞧瞧还在府里禁闭,大好前程一朝丧尽的胤禵,如今可也没什么人愿意捋虎须。
不过,让贱民进入关外龙兴之地,那也的确不太合适。皇上至少该给大家一个说法。
京城的气氛自此有些躁动,胤禔就在这种气氛中带着全家老少回宫,第一件事就去拜见了太皇太后。随即在老太太跟前,对前来请安的宗室诸王吩咐道:“朕打算将关外土地开垦,所得拿出部分分与旗下,尔等以为如何?”
这还用问!
宗王们霎时间眼睛就亮了,谁家不愿意多得点钱呢,虽然说是补贴给旗人的,但宗王们也在旗,皇上少不了他们的东西。
胤禔面上和煦:“弟弟们即为宗室,天潢贵胄、生来尊贵,在得利上就不要与旗下奴才们相争了。不过,朕也不会亏了你们,侄辈一生前途,朕自然都要照管。”
“叩谢圣恩!”
宗王们没想到的是,皇上前脚给他们许愿,之后明发旨意,让旗人都知道自己又要增加点补贴;后脚将大公主和大额驸打发去盛京,转手就让他们出几个儿女跟着一起去。
“这、这算什么嘛!”
恒郡王胤祺满心不解,冲着纯王富尔祜伦吐槽:“你说皇上到底想怎么着,好端端的非要把大公主和额驸打发去盛京,还说办皇室内务。既然是办差,自然是朝廷,要不然内务府派员跟着,怎么咱们孩子也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