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蒙汗阿玛爱护,才能得此机会远赴东南,这次虽然长了见识,”弘晗就道,“但不比姐姐处理实务。儿子回来几天,听说兵部与工部在关外的一应工场安排,都是姐姐一力促成。”
“我只是奉圣命行事,万事只管听汗阿玛的。倒是弘晗,在外头见得多,自己能体会多少东西,这样才是君子自省之道。有益于一辈子的事情。”
姐弟俩的互吹,互相给对方表功,听的胤禔忍俊不禁,心中也颇为妥帖。他也担心弘晗会有什么想法,因为他是不可能因为弘晗的好恶、担忧来决定自己的策略。
父子姐弟,骨肉至亲之间,如果能平安顺遂自然是好的。
事实上,胤禔之所以让苏日格去关外,也就是考虑到了日后……不让苏日格过去,让弘昱或者弘昸过去?将来弘晗会放心吗。
身在帝王家,为了长治久安,胤禔不得不考虑的更多些。
“你们回来都见见太皇太后,若是老人家还好,你们俩就一起回盛京去。”胤禔想了一下,又道:“弘晗带着你媳妇她们一起去,也有伺候你的人。”
弘晗有些不好意思,但心里还是挺高兴的,低头应是。
“朕打算让弘昱也跟着你们过去,另外,”胤禔想了一下,“朕打算给弘昱封爵,你觉着呢?”
皇帝的目光看向了弘晗,苏日格瞄了一眼弟弟,弘晗却毫无所觉似的:“儿子以为很是,二弟远赴法兰西,此行辛苦,有功劳亦有苦劳。”
“是啊,朕派去军前的那些宗室子弟,虽然没立下什么功劳,可到底走了一趟。朕也打算给他们晋爵,日后成婚面上好看些,你弟弟也是一样。”
“就封贝勒罢。”胤禔想了一下,道:“让他过去,跟着布置那个蒸汽机,带着工部的工匠多用些心思。你们在那边,也要让工匠们赚够了,朕不怕花钱,就怕没成果。”
“汗阿玛圣明,儿臣们明白了。”
苏日格明白,这是阿玛担心弘昱话语权不够,因为弘晗是长子,当然不会有这方面的担忧。但弘昱不同,一起去关外,如果没有个确切的身份爵位,无法体现皇上的看重。那么弘昱很容易无法御下。
而弘晗,他没有异常反应就最好了,苏日格心下暗笑,自己出去管事,就越发像个老妈子,什么都担心。果然还是自己想太多了,弘晗怎么会因为这个心有芥蒂呢。
大阿哥的确没有芥蒂,但他的确多想了,只是想过之后,他的结论和自己姐姐基本一致。他也倾向于父亲是为了让弘昱的差事好办,而不是有什么“令彼取而代之”的想法。
毕竟阿玛春秋正盛,现在想那些特别多余,如果自己撑不住而倒下,极有可能引发一连串连锁反应。弟弟们还小,自己不要疑神疑鬼的好。对于弘晗而言,他认为汗阿玛与自己寿命足够长就行了,其他的都不是问题。
胤禔想要册封次子,某种程度算是临时起意,在他见过大学士们之后,皇帝才恍然自己将来要推进的事情必然会引发争议和动荡,甚至是阳奉阴违。
在这种情况下,表达重视的唯一方法,就是给即将承担这方面责任的弘昱增加分量。这甚至比弘晗、弘昱兄弟之间的安排更重要。
不过,考虑到长远问题,胤禔看着面前的封赏名单,最后还是在上头加上了一个名字。他要给弘晗封爵,封他为郡王,弘晗也到了弱冠之年,再不封也不合适了。
“封皇长子弘晗为端郡王,皇次子弘昱为贝勒、诚郡王之子弘曚为贝子。”
其余随使团前往海外者,各有封赏,图里琛自不必说,他凭借这个功劳成为了皇帝心中的信臣。就连富森,也快速的升为了一等侍卫。只是这孩子上折子,要为生母守孝一年,胤禔也准了。
在皇帝准备开始御前会议,讨论蒸汽机的投入使用之前,郑家庄那边传回了一个消息:胤礽的福晋瓜尔佳氏,一病而亡。
“二福晋卧病良久,皇后娘娘几次差臣等过去请脉,只是二福晋心有郁结,忧愁上身。臣等尽力而为,奈何,那是药石不能治之处。臣等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