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皇长子_作者:因果定律(762)

2020-08-19 因果定律

    并且,除军国大事以外,只有密折可以随时送到天子驾前,其余由军机处看过,然后由御前行走、御前大臣负责将其中重要的、不同于日常庶务的奏折送到皇上跟前,等待御批。

    对此感受最深的就是刚刚结束孝期,回到朝廷就立刻被调入军机处的张廷玉了,他因父丧守孝之前,皇上还是个劳模,父丧之后他刚要起复,又碰上了母丧,这会两重孝都结束,他回朝之后马上发现,皇上居然开始减少工作量了。

    不仅减少工作量,皇上还恢复了先帝的爱好,开始在民间网罗名士入朝,似乎也要令他们陪伴左右。张廷玉面对眼前半人高的文牍案卷,这都是这几年皇上的诸多政策,他得一一看过,才能跟得上皇上的想法,才能写出得体合适的公文。

    就在他奋笔疾书的时候,军机处的门却被推开了,三贝勒弘昸走了进来。

    “有旨意,传张廷玉觐见。”

    张廷玉和弘昸最近也常见面,这会倒也不是一板一眼的,张廷玉奇道:“怎么是三贝勒亲来传旨?”

    “嗐,这有什么,这还是我在御前伺候,向汗阿玛讨来的差事。”弘昸笑道:“否则军机重地,我哪里敢随意进来。”

    俩人走出来,就在军机处檐下灯笼的照射下,一面铁牌上头刻着“无旨擅入者斩”。    “衡臣就是桐城人罢, 朕近来听说文章甲天下,冠盖满京华。似乎说的就是你们桐城的才子们?”

    张廷玉以为皇上叫他来是想问问最近军机处的公文,和留中不发的奏折,不成想皇帝想问的是这个。问工作他还有些紧张, 要是问文人轶事, 他可就太懂了。

    “禀皇上, 臣是桐城人, 年少一直在家中读书……彼时臣祖父尚在, 曾与桐城诸生, 如方苞等, 到也有过一面之缘。”他细细说道:“只是后来先帝开博学鸿儒科, 桐城诸多文士来到京城, 那以后就没怎么见过了。”

    “听说方苞文章写的好,前两年他吃了官司,戴名世还特地像朕求情来着。他那本狱中杂记写的倒是不错。”胤禔笑着对弘昸道:“你读了没有?觉着写的如何?”

    “回汗阿玛话, 儿臣已经读过了,深觉其入木三分。儿臣未见刑部狱, 但读此文章,其中险恶情景, 如在眼前。”

    一问一答, 端的是父慈子孝, 其乐融融。张廷玉最近也多见此景,皇上常把三贝勒带在身边, 三贝勒本人倒也人材出众, 任谁也挑不出不妥当。

    可是等到方苞等文人名士入朝参赞, 皇长子端郡王从关外祭祀归来的时候,张廷玉骤然发现, 如今能站在皇上身边的不止是端郡王了,还有三贝勒!

    朝廷的大典礼中,端郡王与三贝勒自然是分开各自站班,但如果在皇上召见亲贵大臣的场合,作为御前大臣的三贝勒,反而更经常性的留在皇上身边,因为端郡王总是有自己的差事要办。

    这个情景真是和先帝时候,当今与废太子的情形别样相似,当年的直王经常办差,可看似留居宫中、时常伴随先帝左右的废太子,却经常因为监国等事宜不能常在先帝身侧。

    再加上……皇帝与储君之间天然的那点芥蒂,最后终于发展到了无可挽回。张廷玉看着站在自己前头的两位皇子,这两个年轻人将来又会如何。而且,亲身经历过在先帝跟前,与废太子争锋的当今,他又会做何感想呢。

    总得有点想法吧?

    张廷玉要失望了。

    实际上胤禔根本没想法,无论如何,他也不会想到自己喜欢的孩子们会搞出什么纷争。当年读书,他曾经对戴梓嘲讽隋文帝,什么“五子同母,不会重蹈覆辙”,实际上,反而是同母兄弟更容易互相不服气。

    可如今轮到他自己,胤禔就没有意识到,他潜意识在回避过去他曾经说过的话。毕竟没有哪个正常的父亲,会没事儿琢磨自己儿子们将来会如何的憎恨对方,恨不能杀死自己的兄弟。

    在胤禔看来,自己的安排天衣无缝,弘晗学着掌握大局,不管是关外的技术工场安排,还是如今名士入朝,都让他去锻炼一下。而弘昸就安排到弘晗身边,叫哥哥带着他,也让弘晗明白该怎么对待自己的左膀右臂。